新能源提速“寄望”核心技术研发
“十二五”期间,我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不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我国新能源产业经过几年发展,不论是政策环境,还是技术、市场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前,新能源产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数量的增多导致产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不断成熟的国内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力量日益加强。在新能源产业战略机遇期,不管是已经具备新能源产业基础的地区,还是即将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地区,都面临着如何实现本地区产业持续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问题。
“目前,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周宏春分析说,“首先是国内研发能力不足,大部分行业内核心技术都由国外控制;其次是忽视国内市场需求,太偏重于国外市场的开发。”
“如何降低成本也是目前新能源发展要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宋忠奎认为,“另外,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和提高光伏发电的转换效率也是重中之重。”
“十二五”期间,为了尽快实现新能源行业的“飞跃”,解决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系列令人头疼的难题,各项相关扶持政策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出台。
在今年1月6日举行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透露,《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加快完成,并尽快上报国务院审议。
此外,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方针还被明确写进了201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将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至11.4%,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十二五”规划。
今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
而另据3月份权威部门消息,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规划将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目前该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上报国务院。
业内人士认为,预计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后,未来10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5万亿元。这一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集中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智能电网等七大方面。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进行了部署。
转变发展模式“打头阵”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3~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中国的人均排放水平仍只有美国的1/4、日本的1/2,但面临的国际压力却越来越大。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
而在《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从长远来看,我国的新能源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周宏春表示,“但目前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逐步明确其发展路线,要从原来的国外市场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向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导向的模式转变,并要明确规模化发展还是分散式供应的路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