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利润摊薄
然而,浙商的“如意算盘”似乎并没有那么稳妥。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无锡尚德的一位高管表示,“自欧洲降补政策实施以来,光伏组件价格每个月都有变化,且波动剧烈,但整体趋势是利润下行,下半年的产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麦健陆顾问公司太阳能行业分析师刘文平则更为直接地指出,由于终端市场需求减弱,目前除多晶硅之外,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几乎都已无利可图,甚至多晶硅都出现了库存积压的迹象,未来原材料降价的可能性很大。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欧洲是世界光伏产业的主要消费市场,自德国、法国、捷克等国家陆续降低补贴以来,消费需求减少了。与此同时,国内光伏投资热情高涨,在光伏产业链中游“深耕”的企业遍地开花。扩张的产能无处释放,各环节利润自然摊薄。
“不管投资产业链哪个环节,总归要装到光伏电站终端上,在欧洲市场贡献率已经饱和的状态下,"拥堵"的中游产能亟待找到出口。”刘文平说。
贝金华表示,在欧洲之外,美国、中国被公认为是光伏装机容量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家,公司目前有意向当地协会建议,组织浙江光伏企业抱团到美国建厂,开拓美国光伏市场。
不过朱翠汉认为,根据调研情况来看,美国市场情况较为特殊,一方面政治层面干扰因素较多;另一方面则美国政府要求企业建厂必须招聘当地员工,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使具体操作阻力重重。
此外,高成本问题也将是中小光伏企业不能承受之重。从目前来看,我国唯一在美国成功建厂的仅有尚德一家,而尚德也只是把光伏组件放在美国生产。上述尚德高管对此也并不讳言:“美国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环保体系要求,赴美投资建厂成本的确很高。”
押宝国内市场
欧洲市场饱和,美国市场难入,急剧扩张的产业链中游产能几乎只能押宝国内光伏市场尽快启动。
根据中国光伏业“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我国有望使光伏装机容量达到5GW。业内人士更是言之凿凿地称,“十二五”原定计划有可能翻番,即将装机目标提升到10GW。“如果真的能兑现这个目标,平均每年2GW的装机容量,相比2009年的0.2GW、2010年的0.5GW,总量已不小,这对国内光伏产能的释放有莫大助益。”刘文平说。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光伏市场培育到了“万事俱备“的时期。特别是日本核危机后,世界各国重新审视核电发展规划,这使其他清洁能源发展面临新机遇。
但在朱翠汉看来,打开国内光伏市场在短期内恐怕仍然不现实。因为除了国家政策层面的考量之外,光伏发电上网、并网的计量电表都尚未实现商业化,光伏企业上网供电连量化统计都没有,何谈兑现政策补贴?
因此浙商押宝光伏业究竟能否“中奖”目前看仍是一团迷雾。“我们呼吁国内尽快出台光伏上网的标杆电价,打开国内光伏市场。”贝金华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