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技术——支撑光伏扩张的基石

发表于:2011-03-19 09:11:00    

去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了世界的70%,光伏行业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

不过,在辉煌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一位光伏行业人士表示,经过这些年来的粗放式发展,光伏业已经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岔路口。“目前,我国共有600多家涉足光伏的企业,相互之间为了抢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目前整个行业已是乌烟瘴气。”

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我国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占据全球总产能的65%、51%和61%。而今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变大,其中去年我国多晶硅产能为6万吨左右,而到了明年,江苏中能一家企业的多晶硅产能就能达到6.5万吨。

多年来,中国光伏行业与日本走的是两条截然相反的路径。日本走技术、精细化、缓扩张的路线,而中国企业走的却是大规模扩张的路子,以多取胜,这种模式配合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使得产品的成本极有竞争力。

面对着中国企业的咄咄逼人,如今日本光伏业也开始走大肆扩张路线。2009年,日本光伏电池出货量是480兆瓦,而到了2010年,其全年的出货量超过了2000兆瓦,增长了4倍以上。

不同的是,日本光伏企业的扩张路径与中国并不相同,诸如夏普、德山、京瓷等日本光伏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技术全面,多晶、单晶电池和薄膜电池均有涉及和生产,而在光伏生产的核心设备上也是自产。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中国首席技术官、副总裁邹钢称,目前晶体硅的转换率基本能够在18%左右,而薄膜电池最好的也仅能达到10%~11%,未来薄膜发电的可提升空间还很大,以晶体硅为例,目前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可将年产前提升15%。

不过,研发仍然是中国企业的软肋。

2010年,无锡尚德把上海的薄膜电池厂转产为多晶硅电池工厂,放弃了薄膜电池生产计划,而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等国内一线厂商均是晶硅电池为主,难以涉足薄膜,而国内目前的薄膜电池生产商尚未形成气候,势单力薄,技术上相比日本差距甚远。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光伏企业选择了不惜血本,继续疯狂扩张。然而,在经过近几年爆发式增长之后,光伏业或许更应该进入一个调整期。

2010年底,我国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例》,对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业进行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但目前并没有对下游的光伏电池、组件企业进行约束。

但下游的光伏电池、组件市场却是整个产业链最为混乱的环节。相比硅料、硅片的大投入、大回报,电池、组件的生产所需投资少,门槛低,集中了几百家生产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导致市场混战不已,在欧洲市场也常被冠以低价倾销之嫌。

在业界人士看来,出台类似于《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例》的政策,以对光伏电池、组件厂商设定门槛,淘汰一大批产量小、污染重的企业,为行业净化空气已经势在必行。同时,大企业应该把扩张的步子放慢下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否则未来一两年内的产品过剩,必然导致价格战更激烈,企业利润更低。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9月27日

浙江宁波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年9月22日

武汉洪山宾馆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1 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