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改变“两头在外”的现状
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贸易摩擦就会增多。从2010年的“301调查”就可见一斑。2011年情况到底如何?或许从世界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可以判断出来――全球光伏产业应该实现包容性增长,多赢且避免摩擦。尽管美国提出的“301调查”咄咄逼人,但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也不是一味为了出口而出口,更多的是实现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共赢。
2010年,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到中国访问期间,参观了尚德电力等企业。回到美国后,朱棣文发表演讲说,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并不是完全凭借人力资本的优势去和世界其他光伏制造企业竞争,更多的是凭借技术、产业规模、产业配套。
其实,国内光伏制造企业也应该认识到,光伏产业是一个全球性配置资源的产业。中国光伏制造业在光伏产品的组装方面优势明显,但上游的硅材料是从其他国家进口,而下游的光伏安装,可以创造整个行业60%的就业率。由于光伏制造企业的安装工程大都在国外,因此欧盟地区和美国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率。而国内光伏制造企业只能赚到加工制造的利润,是因为大部分企业“两头在外”。不过必须承认,光伏产业是个让全球都能受益的行业,为当地增加就业、为政府增加税收,无不体现出光伏产业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行业。
国内市场还需政策扶持
目前,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尚未能大规模启动。虽然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先进的技术和齐全的产业配套,在全球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必须承认,这个产业目前在国内还很稚嫩,产业结构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只有借助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来启动中国光伏市场。未来,光伏产品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直至与传统能源的成本持平,甚至更低,让光伏产业在真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也正是这种政策的意义所在,也表明这种政策具有鼓励和引导光伏产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目前的火电价格获得了政府补贴,并不是完全的市场化价格。而开发火电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等隐性成本持续增高,所以,如果以完全市场化的火电价格做比较,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时间会提前到来。如今,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把太阳能产业囊括在内,可以预测到,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乃至爆发式的增长,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