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体力活”难占产业链高端
一个原料、技术和市场皆不在国内的行业,为何仍能吸引大批资金和企业进入?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贾锐分析指出,尽管太阳能光伏产业分属高科技行业,其技术和资金门槛实则很低,在行业利润仍然偏高的情况下,形成“淘金热”很“正常”。
低门槛下的“淘金热”,导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组件生产和太阳能应用产品等产业链的中下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下游产品生产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门槛低,吸引大批企业和资金的进入,我国光伏产业越往下游竞争越激烈;而在原材料提炼技术和生产线核心关键设备制造等上游环节,则处于起步阶段,进入者寡。
一位业内专家对此尖锐地形容,国内大多数太阳能电池厂家其实做的是产业链低端“搬运工”和“组装工”的“体力活”,都只是购买电池芯片进行简单的组件封装工作,而且在产品类型选择上存在跟风取向和产品品种单一的问题。
做“体力活”的直接后果,在话语权上难免受制于人。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欧美国家能源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内很多光伏企业频现危机。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有200多家光伏产业组件企业停产或减产,保持正常生产的企业仅约70家,而2009年全年出口光伏产品的平均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
技术的限制更易造成能耗和污染。据专家介绍,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多晶硅提纯耗能严重,目前国内提炼多晶硅耗电量基本在2万千瓦时/吨,而被定义为高耗能行业的电解铝,其用电量也不过约1.45万千瓦时/吨;此外,多晶硅提纯时会产生四氯化硅等废气和有毒物质,对环境污染和危害较大,而国内企业目前在处理回收上技术和资金投入都比较缺乏。
目前很多欧美国家都以优惠政策和补贴鼓励发展和使用太阳能,是光伏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欧洲国家都不希望在自己的国家生产多晶硅,都把多晶硅生产放到了发展中国家。”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一位官员曾表示。
有关分析认为,我国的多晶硅生产已形成“清洁能源出口国外、能耗污染留在国内”的节能减排倒挂现象,相当于以高成本间接大量出口能源,得到表面利益,付出高昂代价。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