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预计,太阳能热发电启动后,借助其成本和稳定性优势,发展速度有望超过光伏发电
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蒙古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招标,预计于今年五六月开始。
“这一项目将引起中国整个太阳能热发电行业的觉醒。”4月12日,在苏州举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中英电力与能源研讨会上,科技部863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总体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峰透露。
根据内蒙古当地相关部门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年可发电1.2亿度,实现产值1.8亿元,实现税收1530万元。
太阳能热发电(CSP)技术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从理论上讲,采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避免了光伏发电中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而且,热能储存在巨大的容器中,日落后仍然能够带动汽轮发电。
王志峰表示,总体而言,这个行业不像光伏发电那样复杂,虽然在核心部件上需要突破,但这方面已经有多年积累。因此他认为,今年五六月开始的内蒙古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将唤醒中国整个产业链,金融业、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人也会蜂拥而至。
一般来说,太阳能热发电形式有槽式、塔式和碟式三种系统。其中,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最为成熟、商业化运营规模最大。它通过槽式抛物面聚光镜,将太阳光汇聚到焦线所在位置,在焦线所在处安放管状吸热器,吸收聚焦后的太阳能,管状吸热器的内部流动介质被加热后,流经热交换器加热水,产生高热水蒸气,借助蒸汽汽轮机产生动力,推动发电机发电。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规模大、每度电成本低的特点。
王志峰介绍说,太阳能热发电的主要原材料是玻璃、钢铁、导热介质和储热材料,这在中国都具备,主要是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改性,比如减少玻璃中的铁含量,增加玻璃的透光率,比如选择储热成本低于电价的储热材料。
不过对中国企业来说,过去的技术研发都是针对单个器件,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完成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经验,而太阳能热发电电站集成是非常困难的技术。目前,中国已经完成的示范项目只是兆瓦级甚至千瓦级的项目。
因此,王志峰呼吁国家考虑给予中国企业做集成电站的机会,虽然用国外的技术可以做得很好。中国企业只要完成三到四个商业项目,整个产业就会比较完整。
目前,中国五大发电集团都有各自的太阳能热发电小型示范项目,保定的天威集团也有计划在四川建立一个100兆瓦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由于内蒙古项目的示范意义,王志峰认为,这些企业可能通过扩大规模来大幅度压低投标电价,以拿下这一项目。
这中间的原因在于,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规模越大,每度电的成本越低。王志峰估计,如果项目能够达到1000兆瓦,每度电电价可以达到八毛钱以下,这样大的发电企业可能会把这个50兆瓦项目作为将来的1000兆瓦的一部分,先以低电价中标,其余的950兆瓦自己出资建设。
王志峰说,虽然中国在制定太阳能发展规划时,对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划定的发展规模是相似的,但后者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一旦太阳能热发电启动,发展速度将比光伏发电更快,因为它的稳定性更好,完全可以作为基础负荷。
他透露,未来20年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任务主要是使发电的平均成本比2006年的水平降低50%,总体达到2025年燃煤发电成本(每度电0.030-0.042美元)的约1.3倍,2025年还要建成1000兆瓦级大规模电站,全国太阳能热发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10万兆瓦)。
兴业证券研究员李纲领曾经用“超越光伏,挑战火电”来形容CSP的前景,他认为,通过结合储能装置,太阳能热发电已经成为不间断供电的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形式,该项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已经起飞。随着技术进步和组件的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热发电在成本上未来具备挑战火电的潜力。 (本文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