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太阳能光伏产业诞生了中国首富施正荣以及众多的财富神话。但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现出一片萧条,“泡沫说”、“洗牌重组说”被媒体热炒。2008年12月18日,中电光伏第三期4条高效SE太阳电池(SelectiveEmitterSolarCells选择性发射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此举在这个严冬显得颇有些不同寻常。“中电光伏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短暂的危机并不能改变企业的发展战略,”南京中电光伏CEO王润生博士说,“一个健康和良好运作的公司应具有长远发展的考虑。”
“危机”二字拆开看就是“有危险才有机会”。目前众多太阳能光伏的业内人士均认为,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就是挤掉“泡沫”,并使与光伏有关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在光伏产业中,硅料的成本平均占据了总成本的70%。拿中电光伏来说,2008年Q1的硅片成本为88.4%,Q2占了90.3%,技术更新所带来的利润几乎被昂贵的硅料价格淹没。2008年Q4,多晶硅硅料短缺、售价偏高以及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为降低太阳发电的成本创造了条件。“稳定的转换效率要以高质量的硅片为基础,当硅料短缺不再成为制约因素时,拿到质量好、不掺杂质的硅片使得我们的技术优势得以发挥。”王润生博士说,“以前光伏行业是拥硅为王,现在则是技术为王,技术的领先才能带来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新的4条SE生产线现场参观中,笔者对偌大的生产车间里有条不紊的运作印象深刻,制绒、扩散、刻蚀、淀积、丝网印刷以及测试等环节井井有条。中电光伏是在太阳电池制造中采用PVD方法淀积SiN薄膜的第一家,也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N型硅太阳电池的中国发明专利权,由此可见其坚持技术领先的决心。
晶体硅与薄膜太阳电池的“暗战”一直是光伏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王润生博士认为,“晶体硅太阳电池在高效性和可靠性方面还有很大优势。随着硅料价格的下降,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的优势将渐渐消退,”王润生博士坦言。“薄膜太阳电池的安装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如今一般<10%的转换效率还很难与晶体硅太阳电池抗衡。”据悉,晶体硅太阳电池平均每瓦耗费6克硅料,其硅料成本大约在0.18美元/瓦,它从硅料到电池到组件的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成本可以与薄膜电池相抗衡,而其转换效率却大大高于薄膜电池。目前,中电光伏的SE高效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7.5%,HP改进版太阳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7%。不过王润生博士也认为,太阳能光伏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传统发电,而不是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光伏发电的成本还是高于市电成本(GridParity),只有到光伏发电成本等于或低于市电成本时,才能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光伏市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金融危机来袭,各国政府出手救市的新闻不绝于耳。但在中国政府的4万亿救市计划中,光伏产业并未涉及,对此与其说是惊讶,不如说是遗憾。那么对于光伏行业的各个公司来说,如何跨过这个坎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中电光伏除了确立技术领先的战略外,海外与国内销售市场的合理分布也使公司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此外,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执行也为抵御严冬起到了凝聚作用。
(编辑: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