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获悉,2月13日,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露天煤业”,002128.SZ)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下称“《裁定书》”),《裁定书》宣布,露天煤业与通辽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4月22日达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下称“《协议书》”)有效。
露天煤业称,将按照《裁定书》要求在两个月内将除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外的赔偿款约0.3亿元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费用35万元一次性汇入通辽市人民政府资金账户。
在收到《裁定书》后,露天煤业表示,公司2018年已经做出相关生态恢复投资规划,即公司将加大复垦绿化资金投入力度,2018-2020年预计累计投资2.61亿元。
这意味着,三项费用相加,露天煤业合计要花费将近3亿元来为当初的环境损害事件还旧账。
另外,露天煤业还表示,执行本《裁定书》预计将对公司当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对公司年度净利润的影响未达到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10%,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未构成重大影响。
这是一起什么样的旧账?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一年多前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对露天煤业进行现场检查说起。
霍林河露天煤矿是我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其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关注的重点。2018年6月,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带队对国家电投集团露天煤业进行现场检查。从检查情况看,该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严重滞后,业主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存在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开一处矿山,毁一片草原,损一方生态。”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组曾经给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矿写下的评语。
在调查期间,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经调阅资料发现,霍林河矿区共有煤矿12家,累计占用草原面积多达103362亩,仅完成矿山环境治理39251亩。
其中,露天煤业霍林河露天煤矿当时共占用、损毁草原面积67400亩,持续的矿山开采在草原上留下两处深度超过百米、总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巨型大坑(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建成区规模),生态破坏情况触目惊心。
2013年起霍林河露天煤矿(北矿)占用草原明显扩大。资料来源: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
环保督察发现,露天煤业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草原生态破坏严重。2013年以来,霍林河露天煤矿占用、损毁土地面积扩张明显,增加幅度达到1.4万亩。但六年来复垦资金仅有419万元,复垦面积仅为1483亩。其中,2017年,北露天矿煤炭产量高达999万吨,复垦资金仅10万元,吨煤投入仅一分钱。
2013年起霍林河露天煤矿(南矿)占用、损毁草原面积迅速扩大。资料来源: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
在全国大力倡导保护生态环境之时,身为一家央企(国家电投)旗下的上市公司,露天煤业竟然顶风作案。这让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感到震怒。紧接着,2018年7月,通辽市检察院对霍林河煤矿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依法立案调查。
经调查核实,霍林河煤矿违规占用草原22处共10152亩。2018年12月,通辽市政府指定通辽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推进霍林河煤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并邀请通辽市检察院支持磋商。
因事情重大,通辽市国土资源局、检察院就此事与露天煤业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协商。2019年4月,露天煤业发布公告称,与通辽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1)露天煤业承担南露天矿、北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义务,从2018年至2020年露天煤业自筹资金对南露天矿、北露天矿排土场进行生态恢复,投资不少于25,480.38万元。(2)露天煤业向通辽市人民政府赔偿上述排土场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费约0.3 亿元。自签订协议并经通辽市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后两个月内汇入政府设立的资金账户内(3)该赔偿金同等条件下优先用于露天煤业矿区环境修复。
至昨日收到《裁定书》,这一事件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露天煤业对于南露天矿、北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还尚未结束。
露天煤业成立于2001年12月,主营煤炭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业务,实际控制人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国家电投”)。
天眼查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蒙东能源”)持有露天煤业59.22%股份,为露天煤业的控股股东,而国家电投持有蒙东能源65%的股份。蒙东能源原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子公司。201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重组成立国家电投。至此,露天煤业也跟着蒙东能源归到了国家电投麾下。
作为中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露天煤业旗下的霍林河露天煤矿,拥有南露天矿、北露天矿两个矿场,产能分别为1800万吨/年与1000万吨/年。
2019年前三季度,露天煤业实现营收142.19亿元,同比增长8.76%;实现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20.14%。截至今日收盘,露天煤业收报7.67元,小幅下降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