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企业“两头在外”,上游与下游都不受中国企业掌控,是其行业太过脆弱的主要原因。
在整个太阳能产业链中,上游硅原料和下游用户都在国外,只有中间加工环节在国内。一旦上下游波动,中间环节自然最易受到挤压。当前,国内太阳能企业的上游硅原料企业价格突降,而大部分国内企业在原料价格高位时,通过合同和订单锁定供应,而一旦上游价格突降,势必影响下游交易价格下降,在一段时间内,他们用高价原料生产低价产品,毛利自然大受挤压。
这还不是最坏的,受金融危机影响,下游采购能力在下降。由于太阳能真正的用户在国外,而且其消费形成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现阶段,政府补贴下降,更重要的是电厂得不到银行贷款,以前的滚动贷款被银行抽回。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实际上是“买单的人出了问题”,当然,从长期来看,这个产业不会有大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长期”有多长。
此外,石油价格下跌,也令新能源概念应声而跌。
过去几年,各种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太阳能行业,但是大部分投产的企业,都没有核心技术,也难以形成技术壁垒。至今,中国还没有一家像“FirstSolar”这样的太阳能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具有他人难以模仿的工艺,即使全球股价大跌,他们的股价还是比较坚挺。
(编辑: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