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周五,加上端午节假期,相信不少人今天都在快乐的多巴胺中度过。每周五的《能源花边社》,我都琢磨着要跟大家分享些感受,本来是想着写写能源圈的事,但既然定为花边社,扯扯闲话感觉也无妨。
上周无所不能少有的发了一条跟能源并无关系的文章《日本年轻人为什么对互联网经济没兴趣》点击量很高。这篇文章的作者徐静波先生是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作为一个浙江舟山人,徐先生在日本多年,作为资深的媒体人,深谙中日文化之道,这篇文章通过几位日本创业年轻人的故事,解答了为什么在中国火的发紫的互联网创业在日本如此被冷落。
“在日本年轻人眼中,日本只是把互联网经济看作是一种行销模式的创新,而不是把它看作是可以包揽从生产到销售再到生产的万能药,也就是没把互联网看作是一种新经济模式,而只是一种新的行销手段。因此,在他们看来,日本的投资公司、基金公司以及银行都不会给互联网经济的新企业投钱,年轻人想在互联网概念上创业很难。”
早稻田的大学的几位学生来自于小城市,比起让人迷失的东京,他们更愿意回到农村,脚踏实地回到新泻乡下去种地。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文化差异,例如:
日本人只看到眼前,中国人总向往未来。中国年轻人众筹一家咖啡馆开始指点江山,日本年轻人坐在海边看夕阳说“今天我努力了”。日本年轻人心里想着“不能向父母要钱,不能向朋友借钱,不能给别人添麻烦损自己信誉。”中国年轻人心里想的是“今天创业,明天上市。”
刊发此篇的缘由也在于近期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话题在中国火的不行,加上最近电网公司与腾讯的合作更催发了大家关于BAT进入能源行业的想象。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看“互联网”,尤其是能源+互联网?这样一篇小清新的文章虽然离能源互联网有点远,但也让人对时下火热的互联网概念有了另一种认识。
回到能源互联网,在这一波的讨论中,一位清华大学电机系的老师给我们写了一篇文章《能源互联网官方指南将出炉!但如果这5个问题没解决就都是空谈》讲述了要实现能源互联网必须要解决5大问题,分别是:
1.先要有反映电能价值的市场和电价机制;
2.电力系统需要坚强灵活的输配电网络设施;
3.电力系统需要适应分散自组织的调度、控制机制及技术;
4.需要融合多能源类型的终端能源管理技术;
5.储能资源的潜力挖掘及合理利用。
目前来看,要解决这些问题都不是近期的事。
记得一位圈内大咖对此篇文章的评价大体是,这一切要建立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需要大家关怀与支持。不过回顾最早2007年华东电网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当时计划了三部走战略,即:在2010年初步建成电网高级调度中心,2020年全面建成具有初步智能特性的数字化电网,2030年真正建成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智能现在究竟建成什么样了(尤其中国的智能电网还加上了“坚强的”这个定语),我们并不了解,但是离普通用户感受最近的智能电表给人的感受并不深刻,除了可以微信与支付宝购电外,并没有多少基于用户角度的智能化。
一些群里对此话题也常有争论,大体是一方攻击一方炒作概念,另一方则认为如果连概念都没人提,怎么吸引关注与投资,怎么会有发展。总之不管是热点话题、还是实际落地(国家电网四川公司与腾讯合作)到政府重视(国家能源局近日已正式确定《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和12个支撑课题),能源互联网正朝着我们汹涌朝而来,躲也躲不了,能源互联网的未来说大了,即要看政府政策推动如电改契机,也要看企业力度以及创新(这句好像啥也没说)。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日本,比起大概念,日本似乎更踏实。日本到底有能源互联网吗?
有些文章中写到:国际上专门针对能源互联网进行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08年,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已经开始小范围实践能源互联网。
不过,初步网络检索下来,“能源互联网”概念似乎在日本并没有,但却有“数字电网”、“电力路由器”之说。而其中的一个背景则是:
“受3月11日本东部大地震所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影响,日本开始大力寻求建立可抗自然灾害、充分应用地区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供给机制。基于这一设想,日本正在进行使用名为“电力路由器”的装置,灵活调度地区所发电力的电力系统实证实验。”
对于时下火热的能源互联网,从必要性及好处来判断,无疑是可以说出一箩筐的理由的,不过似乎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必要性和那么紧迫的紧迫性,能源互联网确实可以改变我们的经济产业布局并带来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变化,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变革的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如同这个新词prosumer。但问题也来了,我为什么要变革,不能为了变革而变革。变革的前提条件满足是否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推动这种变革的主导力量是否有足够的动力?
与其那么宏观的去谈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图景,不如从小处和实际问题着手,谈谈究竟能源互联网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满足哪些实际需求, 这样条件成熟后,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