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近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电镀装置、电镀系统及电镀方法的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CN202410430799.1,公开号为CN118516724A,公开日为2024.08.20。
近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作为第一单位在《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Silicon heterojunction back contact solar cells by laser patterning》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通过全激光图形化工艺使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7%的研究成果。这一突破标志着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首次超过27%,为基于晶硅材料的光伏技术和产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经国际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试,由该校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制备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28.2%,刷新该尺寸的世界纪录。相关研究论文14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近日,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制备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经国际第三方测试,光电转化效率达28.2%,刷新世界纪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近期,来自波茨坦大学的 Felix Lang 博士与他在柏林亥姆霍兹中心和柏林工业大学的合作者一起,将其第一块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送入太空,以测试它们在极端辐射和温度环境循环发电下的性能。最近,他成功地收到了实验的第一批数据。
工程师们建造了一个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尽管全天的阳光变化,它也能产生大量的清洁水。因为它不需要额外的电池,所以与其他太阳能驱动设计相比,它提供了一种更实惠的饮用水生产方式。
中科院物理所李冬梅、孟庆波等人在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文,题为“Three-Dimensional (3-D) Fluoride Molecular Glue to Improve the SnO2/Perovskite Interface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他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四氟硼酸钾(KBF4)和三氟甲磺酰胺(TFMSA)分子内氢键相互作用的三维分子胶(KBF4-TFMSA)。实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SC) 中的介孔结构电子传输层 (ETL) 与钙钛矿层的表面接触增加,从而实现有效的电荷分离和提取,以及高效的器件。然而,PSC 中使用最广泛的 ETL 材料 TiO2,需要超过 500 °C 的烧结温度,并在入射照明下发生光催化反应,这限制了操作稳定性。最近的工作重点是寻找替代ETL 材料,例如SnO2.鉴于此,韩国高丽大学H.Park&Y.Choi&韩国成均馆大学Joohoon Kang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合作发文,题为“Mesoporous st
近日,来自宁波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杭纳纳米制造设备有限公司和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具有基于铅碳负离子 (Pb–C) 的界面钝化器的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据报道,该器件实现了倒置钙钛矿 PV 器件有史以来最高的开路电压。铅碳负离子层负责减少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之间界面处的缺陷。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激光技术制备高效背接触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实现了27.3%的效率,创下了新的纪录。文章针对背接触电池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和效率损失问题,提出了三个关键工艺改进:密集钝化接触、无激光损伤的激光刻蚀和通过优化湿化学工艺控制刻蚀深度。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在太瓦规模下,如何减少对稀有铟和贵金属银的依赖,并展示了无铟和银背接触电池的制备,分别实现了26.5%和26.2%的效率。该方法为高效背接触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望推动光伏技术在建筑和交通领域的应用。
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温工作条件下运行稳定性差这一领域难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袁明鉴教授带领课题组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成功制备出兼具高能量转换效率与高运行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标志着新一代光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Fraunhofer ISE)表示,它利用混合制造路线将钙钛矿太阳能沉积在基于工业纹理硅异质结技术的电池顶部,底部子电池使用了标准的硅太阳能电池。
北京大学赵清教授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Eliminating performance loss from perovskite films to solar cells”的文章。他们证明,在几乎所有器件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高真空热蒸发金属电极制备过程中,金属电极的制备会破坏钙钛矿薄膜的表面,导致组分逸出、缺陷密度反弹、载流子提取势垒和薄膜稳定性恶化。因此,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和在器件中实际工作的薄膜实际上并不完全相同,薄膜优化对器件性能的改善作用被削弱。
2024年9月27日,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1 AI大模型驱动的新型高效率光伏材料与器件开发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申报截止日。据了解,国内主要钙钛矿科研团队和光伏企业均已组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