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激光技术制备高效背接触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实现了27.3%的效率,创下了新的纪录。文章针对背接触电池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和效率损失问题,提出了三个关键工艺改进:密集钝化接触、无激光损伤的激光刻蚀和通过优化湿化学工艺控制刻蚀深度。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在太瓦规模下,如何减少对稀有铟和贵金属银的依赖,并展示了无铟和银背接触电池的制备,分别实现了26.5%和26.2%的效率。该方法为高效背接触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望推动光伏技术在建筑和交通领域的应用。
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温工作条件下运行稳定性差这一领域难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袁明鉴教授带领课题组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成功制备出兼具高能量转换效率与高运行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标志着新一代光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Fraunhofer ISE)表示,它利用混合制造路线将钙钛矿太阳能沉积在基于工业纹理硅异质结技术的电池顶部,底部子电池使用了标准的硅太阳能电池。
北京大学赵清教授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Eliminating performance loss from perovskite films to solar cells”的文章。他们证明,在几乎所有器件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高真空热蒸发金属电极制备过程中,金属电极的制备会破坏钙钛矿薄膜的表面,导致组分逸出、缺陷密度反弹、载流子提取势垒和薄膜稳定性恶化。因此,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和在器件中实际工作的薄膜实际上并不完全相同,薄膜优化对器件性能的改善作用被削弱。
2024年9月27日,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1 AI大模型驱动的新型高效率光伏材料与器件开发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申报截止日。据了解,国内主要钙钛矿科研团队和光伏企业均已组队参与。
本文设计了一种Silole - COOH衍生物(Silole - COOH),通过结合羧基官能团,具有最佳的电子性能和高效的载流子输运,从而实现了从Sn-Pb钙钛矿中提取空穴的最佳能带匹配,并且具有在空气中良好的热稳定性。
该工作设计开发了一种杂质修复的界面工程新策略,解决了工业化大规模制备钙钛矿模组中面临的大面积引发杂质累积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和宁德时代 21C 创新实验室合作,成功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超过 22% 的 30 cm × 30 cm 大尺寸高性能钙钛矿光伏模组。
与9月18日价格相比,本周硅料价格保持稳定。索比光伏网了解到,本周硅料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成交量相对有限,当前签单周期步入尾声。尽管部分头部企业小额订单显现涨价趋势,此变动并未触动市场整体价格格局。目前,硅料厂商挺价意愿强烈,然而下游拉晶需求持续疲软,市场仍处于谨慎观望状态。
近日,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殳凹教授、王亚星教授团队联合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西安高新技术研究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湘潭大学等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置能量转换器”的锕系微型核电池结构设计理念(图1),通过将锕系元素与发光镧系元素的分子层级耦合,实现了放射性核素衰变能到光能转换效率近8000倍的提升并组装了目前已知效率最高的辐光伏核电池。
单片串联太阳能电池(TSC)是超越单结光伏发电中肖克利-奎瑟极限的最实用设计。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为在TSC中结合光吸收剂提供了新的选择,迄今为止已经开发出各种类型的钙钛矿基TSC。TSC 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连层 (ICL) 的特性,互连层将两个相邻的子电池粘合在一起,同时提供电气、光学和机械互连。
本文提出了一种“鼠胶陷阱”策略,通过引入多功能添加剂草酰胺酸钾盐(OAPS)来缓解这一问题。这种方法通过OAPS的草酰胺酸基团与Sn4+杂质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有效地捕获不需要的Sn4+杂质。此外,OAPS具有独特的功能组,可以抑制Sn2+氧化、钝化缺陷、缓解应力并改善Sn-Pb混合钙钛矿薄膜中的晶体质量。结果显示,加入OAPS的增强型Sn-Pb混合窄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2.04%的功率转换效率,并表现出更好的存储稳定性,在充满N2的手套箱中存储3072小时后仍保持91%初始效率。此外,使用加入OAP
为了进一步提高 PSC 的效率和稳定性,关注存在大量缺陷的埋藏界面至关重要。调节埋藏界面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埋藏 CTL 和钙钛矿层之间引入界面分子。为了发挥钝化效应,界面分子应与组成钙钛矿的元素强烈相互作用或反应。然而,过强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在成膜过程中界面分子插入钙钛矿层,从而导致器件下降。同时,在高温下运行期间,与钙钛矿反应的界面分子可能会逐渐嵌入到钙钛矿本体中,从而导致器件进一步劣化。因此寻找合适的界面分子对钙钛矿性能进一步提升至关重要。
抑制SAMs自聚集可以实现其更均匀的组装,最近报道的策略包括共吸附最新Nature:高效稳定!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纪录效率26.54%!双八五及运行稳定性初始效率>26%!附工艺细节!,溶剂工程等。本次分享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侯毅老师组的工作“Regulating phase homogeneity by self-assembled molecules for enhanced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最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研究的趋势显示出对反式(p-i-n)结构越来越看好,同时与常规结构(n-i-p)结构相比,功率转换效率( PCE )的差距逐步缩小。这种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使用自组装分子(SAMs)作为空穴传输材料(HTM)。这些HTM SAMs通常由空穴传输组分、锚定基团和间隔基团组成,其中锚定基团(例如,磷酸)通过化学键与金属氧化物或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基底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