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光伏资讯 > 光伏技术
北京化工大学蔡元婧AM:高效稳定的铅锡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多功能硅孔传输层

本文设计了一种Silole - COOH衍生物(Silole - COOH),通过结合羧基官能团,具有最佳的电子性能和高效的载流子输运,从而实现了从Sn-Pb钙钛矿中提取空穴的最佳能带匹配,并且具有在空气中良好的热稳定性。

上海交大最新 Nature,联合宁德时代实现钙钛矿光伏模组新突破

该工作设计开发了一种杂质修复的界面工程新策略,解决了工业化大规模制备钙钛矿模组中面临的大面积引发杂质累积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和宁德时代 21C 创新实验室合作,成功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超过 22% 的 30 cm × 30 cm 大尺寸高性能钙钛矿光伏模组。

与9月18日价格相比,本周硅料价格保持稳定。索比光伏网了解到,本周硅料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成交量相对有限,当前签单周期步入尾声。尽管部分头部企业小额订单显现涨价趋势,此变动并未触动市场整体价格格局。目前,硅料厂商挺价意愿强烈,然而下游拉晶需求持续疲软,市场仍处于谨慎观望状态。

可用上千年!效率最高的辐光伏核电池面世

近日,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殳凹教授、王亚星教授团队联合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西安高新技术研究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湘潭大学等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置能量转换器”的锕系微型核电池结构设计理念(图1),通过将锕系元素与发光镧系元素的分子层级耦合,实现了放射性核素衰变能到光能转换效率近8000倍的提升并组装了目前已知效率最高的辐光伏核电池。

中科院王开和刘生忠等人AEL综述: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互连层的创新

单片串联太阳能电池(TSC)是超越单结光伏发电中肖克利-奎瑟极限的最实用设计。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为在TSC中结合光吸收剂提供了新的选择,迄今为止已经开发出各种类型的钙钛矿基TSC。TSC 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连层 (ICL) 的特性,互连层将两个相邻的子电池粘合在一起,同时提供电气、光学和机械互连。

武汉大学方国家&柯维俊最新AFM:捕获四价锡并保护锡铅混合钙钛矿中的二价锡,以实现高效的全钙钛矿串联叠层太阳能电池

本文提出了一种“鼠胶陷阱”策略,通过引入多功能添加剂草酰胺酸钾盐(OAPS)来缓解这一问题。这种方法通过OAPS的草酰胺酸基团与Sn4+杂质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有效地捕获不需要的Sn4+杂质。此外,OAPS具有独特的功能组,可以抑制Sn2+氧化、钝化缺陷、缓解应力并改善Sn-Pb混合钙钛矿薄膜中的晶体质量。结果显示,加入OAPS的增强型Sn-Pb混合窄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2.04%的功率转换效率,并表现出更好的存储稳定性,在充满N2的手套箱中存储3072小时后仍保持91%初始效率。此外,使用加入OAP

26.31%!北京大学最新Nature Energy刊:协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界面分子的双边键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 PSC 的效率和稳定性,关注存在大量缺陷的埋藏界面至关重要。调节埋藏界面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埋藏 CTL 和钙钛矿层之间引入界面分子。为了发挥钝化效应,界面分子应与组成钙钛矿的元素强烈相互作用或反应。然而,过强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在成膜过程中界面分子插入钙钛矿层,从而导致器件下降。同时,在高温下运行期间,与钙钛矿反应的界面分子可能会逐渐嵌入到钙钛矿本体中,从而导致器件进一步劣化。因此寻找合适的界面分子对钙钛矿性能进一步提升至关重要。

Nature Photonics:1cm2认证效率24.35%,非晶态SAM实现HTL及钙钛矿均匀性,提高器件性能及稳定性

抑制SAMs自聚集可以实现其更均匀的组装,最近报道的策略包括共吸附最新Nature:高效稳定!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纪录效率26.54%!双八五及运行稳定性初始效率>26%!附工艺细节!,溶剂工程等。本次分享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侯毅老师组的工作“Regulating phase homogeneity by self-assembled molecules for enhanced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新国立侯毅Nat. Photon.全面解读:自组装分子调控相均匀性提高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最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研究的趋势显示出对反式(p-i-n)结构越来越看好,同时与常规结构(n-i-p)结构相比,功率转换效率( PCE )的差距逐步缩小。这种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使用自组装分子(SAMs)作为空穴传输材料(HTM)。这些HTM SAMs通常由空穴传输组分、锚定基团和间隔基团组成,其中锚定基团(例如,磷酸)通过化学键与金属氧化物或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基底结合。

华北电力大学李美成Angew:揭示和抑制晶面相关的离子迁移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离子迁移是阻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长期稳定性的主要问题。作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固有特性,离子迁移与原子排列和配位密切相关,这些是不同晶面的基本特征差异。在这里,华北电力大学李美成等人报道了与晶面相关的离子迁移问题,并通过精细调节晶面取向来实现对钙钛矿中离子迁移的抑制。我们展示了(100)晶面比(111)晶面更容易受到阳离子的迁移。迁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111)晶面中的阳离子迁移路径与(100)晶面中的路径不同,这增加了活跃的迁移能量,并削弱了操作期间电场的贡献。通过在抗溶剂中添加水(H2O)的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天合光能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钙钛矿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2410955666.6,授权日为2024年9月17日。

光伏“内卷”背后:n型技术的爆发、混战与进化

随着光伏技术全面迈入n型时代,n型组件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据索比光伏网统计,2022年全球n型组件出货量仅为约20GW,而2023年这一数字已增至约121GW,实现了五倍增长。预计到2024年,n型组件出货量将进一步攀升至400

北大朱瑞最新Nature Energy:正式认证26.31%!!!协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分子的双边键强度

已经证明界面分子可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然而,这种效果受目标基底的影响,特别是受其与界面分子的键合的影响。界面分子与基底的键合较弱通常意味着与钙钛矿的键合较强,这可能导致界面分子不可控地插入钙钛矿本体,从而导致器件性能下降。鉴于此,2024年9月16日北京大学赵丽宸&朱瑞于Nature Energy刊发协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分子的双边键强度的研究成果,选择双(2-氨基乙基)醚(BAE)作为正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和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界面分子,并制定了一种协调BAE双边键强度的策略。具体而言

最新Nature!隆基领衔,超过34%效率的钙钛矿-硅叠层电池

隆基中央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通过额外沉积二碘化二铵分子,有效的电子提取与进一步抑制非辐射复合相结合。该钙钛矿/硅叠层电池实现了34.08%的高效率,33.89%的独立认证稳定PCE,同时具有83.0%的填充因子(FF)和近1.97 V的开路电压(Voc)。这是首次报道的双结串联太阳电池的认证效率超过单结Shockley-Queisser 33.7%的限制。

华东师范大学方俊峰最新AM:25% 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衬底诱导 p-n 跃迁

半导体材料的p型或n型性质直接决定光电器件的最终性能。一般来说,沉积在p型基底上的钙钛矿倾向于p型,而沉积在n型基底上的钙钛矿倾向于n型。鉴于此,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晓东和方俊峰教授团队在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文,题为“Substrate Induced p–n Transition for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本文报道了一种基底诱导重生长策略,用于在倒置型PSCs中诱导钙钛矿表面的p到n型转变。首先在p型基底上生长并结晶p型钙钛矿薄膜,然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9 ...136 137 13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