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柔性大面积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产线研发”取得新进展,建成卷对卷连续制备柔性钙钛矿组件产线,连续制备长度达到100m,研发的350mm×1050mm尺寸的大面积柔性组件效率高达17.75%。
近日,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旗下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低碳新能源”)再传来喜讯,其N型TOPCon电池转化效率再次取得突破。继上周公布的26.66%电池效率佳绩后,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NPVM)的权威认证,公司N型TOPCon电池效率攀升至26.72%,这一成就标志着中环低碳新能源在光伏技术创新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本文深入探讨了海上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技术挑战、环境效益及其未来发展潜力,揭示了海上光伏在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海上光伏发电的潜力、技术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海上光伏在可持续能源发展中的角色,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海上光伏发电的潜力、技术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海上光伏在可持续能源发展中的角色,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天津市算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其中提到,提升新建数据中心能效。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从源头提高新建大型数据中心能效水平。持续开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广液冷等先进散热技术,支持利用“源网荷储”等新型电力系统模式,鼓励企业探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配套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到2026年,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25以下。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光伏技术,其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取得的显著提升使之可以与发展多年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相媲美,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6.7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仅具有优异的光伏性能,而且制备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应用场景广泛,为可再生能源的均衡化利用提供可能。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还有诸多材料科学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7月18日,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NPVM)最新认证报告显示,由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01735.HK)旗下控股公司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低碳新能源)自主研发的182尺寸n-TOPCon电池效率达到26.66%,开路电压741mV,刷新了此前中环低碳公布的26.31%的效率纪录。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标志着公司在光伏技术创新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也进一步巩固了中环低碳作为N型光伏电池专家的定位。此成就不仅是中环低碳新能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对光伏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贡
近日,我校丁勇教授团队在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申请并授权多项发明专利,相关科研成果在《Nature》《Nature Energy》《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刊发10余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团队取得的世界纪录效率先后三次被《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收录。
铁电半导体材料在光伏、光电探测、光催化等领域备受关注,研究院蔡宏灵课题组将卤素元素引入钙钛矿体系形成一维钙钛矿型铁电体(DFP)2SbX5(DFP = 3,3-二氟吡咯烷阳离子,X = I,Br,缩写为I-1和Br-2)双相变铁电半导体,其低温相变是mmmFmm2铁电相变,高温相变是逆温对称性破缺的mmmF2/m铁弹相变。研究表明:溴引入后,材料铁电转变温度Tc从I-1的348 K(75oC)提高到Br-2的374 K(101 oC),饱和极化值Ps从1.3增加到4.0 μC cm−2,热释电系数pe从0
有机-无机铅卤化钙钛矿材料已成为光伏技术领域极具前景的竞争者,具有出色的效率和成本效益。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商业化取决于能否成功从实验室规模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过渡到大规模钙钛矿太阳能模组(PSM)。然而,随着器件面积的增加,钙钛矿太阳能模组的效率会显著降低,从而阻碍其商业可行性。实现高效钙钛矿太阳能模组的关键是制造均匀的功能膜并优化界面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鉴于此,2024年7月8日大连化物所王开&刘生忠于AM刊发科学与产业融合:钙钛矿光伏技术快速迈向产业化的综述,阐明了通往大规模钙钛矿太阳能模组的道路,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国内外一些地区电力供应发生中断,这就要求电力系统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使电网具有较强的韧性。在电网规划层面,需要以比较大的区域电网为基础来规划主网,比如以大区或省级电网,或者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经济区电网为基础,在区域内建立比较坚强的超特高压电力主干网络,在此基础上,基于“余缺互济、应急互备”的原则建设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能力,避免电网连锁故障的大范围蔓延。在区域内部,统筹规划好外来电、本地骨干电源,部署好储能等各类灵活性资源,布局完善的安全稳定措
钙钛矿/电子传输层(ETL)的界面诱导非辐射复合损失阻碍了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鉴于此,2024年7月7日河南大学李萌&HZB GuixiangLi于AM刊发利用多功能分子抑制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界面非辐射复合的研究成果,十三氟己烷-1-磺酸钾(TFHSP)被用作多功能偶极分子来改性钙钛矿表面。固体配位和氢键有效地钝化了表面缺陷,从而减少了非辐射复合。钙钛矿和ETL之间诱导的正偶极层改善了能带排列,增强了界面电荷提取。此外,TFHSP和钙钛矿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使钙钛矿表面稳定,而疏水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教授团队的钙钛矿电池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Version 64)中创下26.7%的世界纪录。此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预示着钙钛矿电池在未来光伏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团队在钙钛矿太阳电池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创造了钙钛矿电池稳态效率的认证世界纪录26.7%,被国际权威的世界纪录榜--太阳能电池效率表《Solar celle fficiency tables》(Version64)收录,并于7月3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