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严克友教授团队针对钙钛矿电池光热稳定性差的行业难题,利用绿色配体演变策略,调控全无机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成核结晶,成功制备了全球首个2端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85 ℃光热稳定性老化测试表现良好。相关成果以“Durable all Inorganic perovskite tandem photovoltaics”为题发表在Nature上。
段程皓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严克友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论文合作者包括德国Christoph J. Brabec教授,瑞典林雪平大学高峰、王锋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路新慧教授,国家纳米中心丁黎明研究员等。该工作得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兴华人才计划的基金的大力支持。
用无机阳离子(如Cs+)取代有机阳离子(如甲铵基(MA+)和甲脒(FA+))制备的全无机钙钛矿是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长期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同时,为了实现更高的光伏效率,实现由多个带隙子电池组成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无机铅钙钛矿的固有带隙(1.7-2.3 eV)适合作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宽带隙顶电池。利用Pb-Sn混合制备的无机钙钛矿可将带隙缩小到1.25−1.40 eV,适用于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窄带隙底电池。因此,全无机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有望打破效率瓶颈,并解决钙钛矿电池光热稳定性差的问题。然而,锡离子诱导的较差薄膜形貌和深陷阱态,无机窄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较低,导致目前还没有关于2端全无机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报道。
该团队采用对甲苯磺酰肼的配体演变策略制备了带隙为1.31 eV的无机窄带隙CsPb0.4Sn0.6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配体演变策略实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即:低温处理阶段对甲苯磺酰肼作为配体调控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高温处理时将薄膜中的Sn4+还原成Sn2+减少深能级陷阱态,同时对甲苯磺酰肼的生成产物对甲苯磺酸又可以作为新的配体钝化钙钛矿薄膜的缺陷态。带隙1.31 eV的CsPb0.4Sn0.6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得了17.41%的破纪录效率。结合带隙为1.92 eV的CsPbI2Br顶电池,首次成功构建了效率为22.57%(认证为21.92%)的2端全无机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
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成功构建,有望在未来解决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热稳定性差的问题。未来,该团队将针对减少无机宽带隙子电池的电压损耗、提高无机窄带隙子电池的稳定性以及减少复合层连接时的电压损耗,降本增效等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32-7
主要作者简介
段程皓博士,本文第一作者,华南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严克友教授),并先后在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导师严克友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导师路新慧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半导体功能纳米材料合成、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及叠层器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近五年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30多篇SCI期刊论文,包括Nature,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ngew. Chem.,Adv. Energy. Mater等。
严克友教授,本文通讯作者,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与能源融合教研所所长,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硕/博导。长期从事太阳能转化、储存和利用研究,在Nature,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ngew. Chem.,Adv. Energy. Mater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文章被引万余次,多次被学术媒体报道。主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及青年拔尖项目等,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索比光伏网 https://news.solarbe.com/202506/10/390145.html
本站标注"来源:碳索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作品,均属www.solarbe.com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的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传播等方式使用。
经授权使用者,须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在显著位置标注来源,不得修改内容。违规者将依据《著作权法》追究法律责任,本站保留进一步追偿权利。
近日,在 SNEC 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期间,全球太阳电池领域权威专家、被誉为 “太阳电池之父”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马丁・格林教授率领科研团队莅临一道新能展台。一道新能董事长、总裁刘勇先生、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全程陪同,双方围绕一道新能的最新N型科技成果以及光伏前沿技术深入合作进行了深度交流与座谈。
6月13日,2025年SNEC展会进入尾声。尽管光伏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但本届展会仍以38万平方米展区、3600余家参展商、超50万人次观众的规模创下新高。国际展商占比达30%,覆盖近100个国家,预计观众将超过50万人次,凸显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风向标地位。
Stefaan De Wolf的专长在于地面应用的光伏科学技术。他的研究重点是高效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制造,特别关注与太阳能电池和电子设备相关的界面结构和电接触形成的基本理解。他还对新的器件架构和应用感兴趣,如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和硅基多结太阳能电池,旨在提高全太阳光谱发电的利用率。这些器件的一个典型例子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王思思博士通讯作者:西湖大学王睿&浙江大学薛晶晶表面缺陷钝化对于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其可重复性和普遍适用性尚未得到充分探索,这限制了大规模生产。在此,西湖大学王睿&浙江大学薛晶晶我们介绍团队研究了一种基于氟化异丙醇的钝化策略,该策略可通过仅一层薄的低维钙钛矿实现表面缺陷的完全钝化,且不干扰电荷传输。氟化异丙醇降低了钝化剂分子与钙钛矿的反应活性,并允许使用高浓度钝化剂,确保缺陷完全钝化。随后用氟化异丙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冲洗,去除多余的钝化剂分子。我们证明,该
中来股份呼吁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会伊始,中来股份副董事长、总裁林建伟先生在发布会上发表了高屋建瓴的致辞。林总指出,当前光伏产业正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全球装机量连年攀升,但产能过剩与低价内卷问题严重。中来呼吁行业停止“自杀式”价格内卷,共建质量标准联盟,开放技术创新生态。中来股份始终坚守“创新”和“质量”两大信条,连续三年将营收3%投入研发,在n型技术、封装材料等关键领域筑起几百项专利的护城河,并建立“零容忍”质量铁律,守护每一块组件的生命线。
6月11日,全球领先的光储企业晶科能源,在2025 SNEC光伏展上重磅发布多款革新性光储产品。其中包括全新一代Tiger Neo 3.0系列组件、晶科海豚SunGiga G2Plus 520kWh液冷储能系统等光储解决方案。其搭载突破性的先进光储技术,实现兼具效率、性能及安全性的极致升级,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强大助力。
6月10日,在全球SNEC光伏盛会前夕,爱旭成功举办“价值巅峰 生态共赢——2025爱旭之夜”。爱旭董事长陈刚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引领人类进入零碳时代》的演讲。
2025年6月11日,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启幕。作为全球光伏领域的顶级盛会,SNEC展汇聚了政策风向、创新产品、前沿技术、产业链协同、金融创新、业务机遇等全维度行业要素,堪称光伏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与“资源枢纽”。此次展会上,一道新能携“一主三翼”高效产品以及生态、城市、水面全场景解决方案重磅亮相,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6月11日,第十八届上海SNEC展盛大开幕。作为钙钛矿产业化的全球引领者,极电光能携行业领先的钙钛矿量产技术成果、BIPV全场景应用生态及创新产品矩阵惊艳亮相,向全球光伏行业从业者展示了公司在钙钛矿领域的创新实力、卓越产品和多元化布局。
6 月 11 日,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启幕。展会首日,武汉爱疆科技有限公司 1.2H D110 展位前人潮涌动,总经理袁五辉亲自带领公司技术、市场、销售等部
6月11日,在第18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展(SNEC)上,隆基正式发布其全新研发的HIBC技术及量产组件产品。HIBC开创行业先河,首次依托2382mmX1134mm黄金尺寸实现功率700W+,量产组件效率更是逼近26%,全面引领光伏组件效率迈入“25%+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