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头条:当前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您认为继电保护技术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郑玉平: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电网超高压线路保护装置、大容量主设备的保护装置主要依赖进口。经过多年发展,国产微机保护产品发展到以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器件的第四代产品,设备水平不断提高,逐渐被推广应用,在首个特高压工程中,就已全部采用国产化保护设备。目前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保障了供应链安全。
从继电保护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跟跑—并跑—领跑”的过程。在超特高压线路保护、大型主设备保护及复杂电网保护技术方面均取得了许多突破,解决了电网发展过程中超特高压线路分布电容电流、同杆双回线路、串补接入线路、变压器励磁涌流、特高压保护、交直流混联等诸多方面的保护难题,构建了高性能继电保护技术体系,保障了电网运行安全,支撑了我国逐步建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交直流混联的特大型复杂电网。我国继电保护装备与运行水平整体比较高,近30年,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特高压保护保持着100%的正确动作率。因此可以说,我国这么多年来未发生大停电事故,高性能继电保护技术和高质量装备及运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能源迅猛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高可靠性的继电保护技术仍然是守护电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网头条: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特点,您认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郑玉平:我国电力系统正向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加速转型。然而,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具有随机波动性及多时间尺度时变性,随着新能源接入比例日益增高,其弱支撑性和低抗扰性导致故障扩展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快速准确隔离故障,防止引发新能源大面积脱网、直流闭锁等连锁反应,对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意义重大。因此,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更加需要继电保护装置快速准确隔离故障,这给继电保护技术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方面,以新能源逆变器/柔直换流器为代表的多类型电力电子设备,采用跟网/构网不同控制策略,通过风光水火等多种聚合方式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其多源异构特点使得电力系统故障特征发生深刻变化,颠覆了传统基于同步机特性的继电保护理论基础,现有继电保护原理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大型油浸式主设备是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的关键设备,为缩短故障持续时间、降低设备爆燃事故风险,对主设备保护的快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亟需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的保护新原理研究和装备研发。
电网头条:这当中的技术难点和突破点是什么?
郑玉平:对于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继电保护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故障特征认知难和保护原理适应难。因此,我们构建了新能源送出典型场景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研究提出典型新能源设备故障电流分阶段的数学解析方法;结合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在典型控制策略下的故障特征,提出了基于新能源馈入短路比(系统短路容量与新能源装机容量之比)的各类保护适应性量化评估实用化方法。有了评估手段,我们就可以明确哪些场景下现有的继电保护技术仍能适用,哪些场景下可通过对现有保护技术进行完善提升实现适用,哪些场景下需要研发保护新原理。
新能源的非线性故障特征,使得传统基于叠加原理的工频相量保护方法无法适应。为此,我们突破传统工频相量技术路线,抓住了故障的本质是被保护对象的模型或参数发生了变化,从被保护元件的固有特征出发寻求区内外故障特性差异,利用时域信息进行判别,提出了时域等效模型法的保护新原理,初步构建了不依赖电源特性的继电保护新的技术体系。目前研制的装置已在海上风电送出、低频输电、大型新能源基地等场景应用。
防止变压器故障引发爆裂起火是个世界性难题,根据国际大电网委员会的报告,发生内部故障后,约10%的大型变压器会发生爆裂起火事故。目前从故障后传统保护的角度,我们已经做到了极致,可以5毫秒超快速动作,但仍难以避免爆燃事故发生。因此,我们另辟蹊径,从多学科融合角度出发,提出了主动式保护方案,在故障击穿前100毫秒实现保护动作。这条技术路线实现难度极大。经过8年的努力,我们设计了模拟试验变压器,开展了反复的试验,掌握了故障击穿前的声、光、电、磁等多物理量的演变规律,提出了综合超声、特高频、高频脉冲电流信息的主动保护方案,完成了系统和装备的研发。目前相关系统和装备已在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换流变压器投入试运行。
索比光伏网 https://news.solarbe.com/202505/23/389563.html
本站标注"来源:碳索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作品,均属www.solarbe.com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的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传播等方式使用。
经授权使用者,须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在显著位置标注来源,不得修改内容。违规者将依据《著作权法》追究法律责任,本站保留进一步追偿权利。
6月11-13日,第十八届SNEC PV+国际太阳能及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圆满落幕。在这场全球光伏行业的顶级盛会上,华晟新能源以“技术引领、生态共建、全球共赢”为核心,与全球顶尖合作伙伴达成多项战略签约,覆盖技术研发、材料装备、场景应用、标准认证及市场布局全链条,标志着异质结技术商业化进入规模化提速阶段。
6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将制造业计量与工业绿色低碳安全同步推进全面推广低能耗、低排放的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广泛推行电子证书,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引导仪器仪表企业建设绿色生产线,开展能源和污染物全过程动态监测、精准控制和优化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研究碳计量技术,探索“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碳计量体系,为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支撑。
近日,在 SNEC 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期间,全球太阳电池领域权威专家、被誉为 “太阳电池之父”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马丁・格林教授率领科研团队莅临一道新能展台。一道新能董事长、总裁刘勇先生、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全程陪同,双方围绕一道新能的最新N型科技成果以及光伏前沿技术深入合作进行了深度交流与座谈。
在2025年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上,深耕新能源行业多年的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以"零碳地球、数智能源"为主题精彩亮相,全面展示其光伏及储能领域的核心技术与解决方案,直击行业痛点,以数智化升级为行业提供解题答案。
2025 年6 月11 日至13 日,第十八届SNEC 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启幕。这场全球新能源行业的顶级盛会,以38 万平方米的宏大展览面积,汇聚了超3500 家参展商、5000 余名学术专家,吸引50 万人次专业观众纷至沓来。在这场行业盛宴中,浙江铭安集团以“光伏新政破局者” 的鲜明定位惊艳亮相,凭借深度政策解读、智能互动体验与全民参与活动三大亮点,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全方位展示其在光伏新政浪潮下的战略布局与创新实践。
2025年6月11日至13日,第18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SNEC)隆重举行。作为一家综合型新能源企业,展会期间海泰新能集中展现光伏、储能、换电、氢能等全域产品,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SNEC展会能辉科技展区人流如潮。“赶在‘430和531’的关键节点,我们已成功实现所有分布式光伏项目百分百全容量并网!”能辉科技副总裁兼分布式事业部总经理朱升元详细介绍了能辉科技在抢装潮中所取得的战绩。
2025年6月11日,第十八届SNEC PV+展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展会持续3天,四千余家品牌同台竞技,力争将更多订单收入囊中。其中,大秦数能以“智慧互联,储能无界”为主题,携DH800Y、Shorcharge-4C及DH2150Y-BC等一众新品集中亮相4.1H馆E670展台。展会现场,大秦数能不仅吸引了众多客商驻足咨询交流,合作签约,而且还有中国能源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媒体与光伏行业知名博主前来做客,竞相开展采访与探展活动,品牌热度持续高涨。
2025年6月11日,锦浪Solis隆重亮相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此次展会不仅展示了覆盖户用到工商业的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还重磅发布了创新的四合一工商业混合储能逆变器及全新升级的SolisCloud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软硬件协同创新,充分展现了在AI智能化和功能集成化等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本文介绍了基于小华HC32F334数字电源控制器的双向DC/DC双有源桥(DAB,Dual Active Bridge)参考设计,着重介绍了:- 通过HC32F334 HRPWM的移相功能实现三重移相控制;- 利用HRPWM特色间歇控制模式轻松实现低纹波burst控制;- 采用直接功率前馈控制,有效提升DAB方案的动态响应性能;- 最后对比总结了双向DC-DC拓扑的优劣与发展趋势。更多功能欢迎大家亲测品鉴。
6月12日,在SNEC 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现场,拾光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拾光科技”)与TCL Solar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秉持“开放、互信、协同、共赢”原则,以创新型“贸易+应用”双引擎合作模式为核心驱动,聚焦高品质光伏发电产品的推广与应用,携手推动分布式光伏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