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跟踪支架应用现两极分化
技术短板叠加低价陷阱掣肘中国产业升级
跟踪支架的全球应用呈现显著分化。欧美、中东等高价值市场渗透率普遍超80%,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光伏市场,却长期受困于低渗透率的“魔咒”。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技术、质量、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
▶ 技术认知亟待突破:
国内跟踪支架产业起步较晚,对风工程研究、核心零部件可靠性验证等关键技术积累不足。跟踪支架的设计需融合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与智能控制等多学科体系,部分企业简单套用固定支架设计规范,导致抗风性能不足。2022年新疆某光伏项目遭遇13级强风,近百兆瓦跟踪支架被整体掀翻,直接损失超2亿元的事故,暴露出风荷载计算不科学、结构强度不足等系统性风险。
▶ 低价竞争暴露隐忧:
近年频发的质量事故也揭示出行业顽疾。2021年内蒙古风灾导致60%斜单轴系统损毁,事故分析显示,低价中标策略下,企业为压缩成本采用激进设计方案,紧急避险机制或缺失、主梁焊接工艺缺陷等问题集中爆发,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以牺牲质量换低价,最终付出更高代价。
▶ 消纳渠道限制发展:
在固定电价机制下,跟踪支架的超发电量受制于消纳渠道限制。随着电力市场化建设的推进,其动态调节特性正转化为市场化收益优势,将与海外高价值市场看齐,开启电站收益跃升的开关。
设计革新与标准体系重构
跟踪支架产业链安全升级路径
频发极端天气和风灾事故正倒逼跟踪支架产业链重构技术逻辑,推动全行业从设计规范到工程实践的体系化升级。
当前行业存在两大技术流派,"规范派"沿用建筑结构标准中的静态系数,未充分考虑阵列干扰效应与360°全风向影响,导致部件安全性能不均,形成系统设计"短板效应"。以天合跟踪为代表的"风洞派",则通过动态风洞试验模拟真实工况,精确捕捉多排遮挡、扭转模态等复杂变量,其荷载系数计算更贴合实际项目需求,可大幅度降低结构失效风险。
另一方面,去年《光伏跟踪支架智能跟踪性能测试方法》的制定,对高散射辐照天气优化功能及测试方法、逆跟踪优化功能及测试方法、双面组件优化功能及测试方法做了明确的规范,推动国内跟踪支架设计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这场由天合跟踪等头部企业主导的标准升级,标志着产业链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技术竞争的转型开端。
AI赋能光伏跟踪支架
智能算法重塑增效与安全双重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光伏跟踪支架的底层逻辑,使其从单一追光的机械装置升级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慧系统。通过融合多维度数据与动态算法,AI不仅提升发电效率,更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线。
▶ 算法驱动发电优化:
传统天文算法依赖固定追光逻辑,难以应对复杂地形与天气变化。AI系统通过整合卫星云图、实时辐照数据与机器学习模型,动态调整跟踪策略。位于山东潍坊的某智能跟踪技改项目的实证测试显示,采用天合跟踪SuperTrack智合算法能为电站带来3.24%的发电量增益,折合每年约4.45万元/兆瓦的额外收益。
▶ 动态避险主动防御:
面对极端天气常态化趋势,AI系统通过气象预警与实时数据分析,实现主动防御机制。天合跟踪支架通过自主研发的TCU(跟踪控制器)和NCU(网络控制器),实时监测风速并采取分级保护策略,提升电站安全。
▶ 智慧运维系统升级:
智能运维平台通过数据融合实现精准管理。天合跟踪智能系统接入振动传感器与无人机巡检数据后,可对轴承磨损、螺栓松动等故障进行实时监测,提升预警准确率。海量运行数据持续反哺研发体系,形成“研发-应用-迭代”的正向循环。
自2020年起,天合跟踪在支架结构、电控驱动、智能算法等核心领域不断创新。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天合跟踪已累计申请专利430件、授权专利225件,通过技术积累形成完备专利体系和全面性专利布局。
价值重构
从“度电成本”到“度电价值”的二次革命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驱动下的新负荷匹配型场景中,折射出跟踪支架发展的潜力。在沙戈荒场景下,双面组件+跟踪支架组合将延长高价绿电交易窗口,行业跟踪较固定支架能带来15%发电增益,而天合跟踪SuperTrack智合算法较行业天文算法又可再提升2~3%。在绿色算力中心场景下,采用跟踪支架可缓解西部光伏大基地与东部算力负荷的时空错配,提升日内发电曲线与数据中心峰谷电价时段匹配度。在零碳园区场景下,通过跟踪支架角度调节,实现光伏出力与园区氢能电解、储能充放电的精准协同。从地面电站到多元生态场景,在电力市场化交易区域,跟踪支架动态追踪能力使高电价时段发电占比提升10%,加权电价收益增加1.2-2.4分/度电,推动电站全生命周期收益提升。
中国光伏产业曾用十年时间完成从“三头在外”(即原料进口、核心技术和设备依赖国外、终端市场在国外)到全球领先的逆袭。推动跟踪支架渗透率从3%向40%跨越,需要政策、产业、行业等多维度的协同发力、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唯有坚守质量底线、深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生态,才能将现状转化为赶超全球的机遇,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索比光伏网 https://news.solarbe.com/202505/08/388891.html
本站标注"来源:碳索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作品,均属www.solarbe.com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的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传播等方式使用。
经授权使用者,须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在显著位置标注来源,不得修改内容。违规者将依据《著作权法》追究法律责任,本站保留进一步追偿权利。
近日,浙江云恒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嘉兴国家高新区正式签署总投资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协议,该项目将建设新型材料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5亿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区委副书记、区长
6月20日,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围绕构网型零碳能源国际合作示范中心项目举办签约仪式。本次项目签约标志着总投资40亿元的吉瓦时级
TiO2因其合适的能带结构、简便的制备工艺和高温稳定性而被广泛用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传输层(ETL)。与其他方法相比,化学浴沉积(CBD)法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均匀的TiO2薄膜。然而,在沉积过程中,剧烈的水解反应和反应中间体会导致大团聚颗粒和氧空位的形成,从而导致TiO2 ETL性能不佳和器件性能低下。鉴于此,北航刘慧丛,陈海宁课题组在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文“Regulating the Hydrolysis of TiCl4 during the
近日,安川电机宣布一项重大投资计划:将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富兰克林市投资1.8亿美元,建设一座涵盖工业机器人、电机、逆变器等在内的智能制造基地。
6月20日,合康新能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集中回应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与业务进展,展现出其在虚拟电厂、光储充一体化、源网荷储协同等核心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拓展成果。在虚拟电厂与售电业务方面,公司明确表
近日,迪拜电力水务局(DEWA)在中国成功举办路演活动,重申了其对实现“迪拜2050清洁能源战略”和“迪拜2050净零碳排放战略”的坚定承诺。此次路演目的在于推动迪拜转型成为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经济的全球中心。
5月15日,由51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组成的非洲驻华使节代表团来到位于株洲的三一硅能(株洲)有限公司,实地见证中国新能源技术如何穿越10000公里,在非洲大陆构建起“光伏+储能+柴发”的能源安全站。
十年间,波兰的光伏产业已发展到超过150万个装置,总装机容量达到21吉瓦(GW)。其发展的支柱是产消者(prosumenci)——特别是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
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代表着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前沿,为超越单结太阳能电池的肖克利-奎瑟效率极限,同时保持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然而,从实验室规模的原型到商业化产品的转变面临着诸多挑战。大面积制造需要开发可扩展的制造技术,同时与实验室规模的旋涂工艺相比,最大限度地减少性能损失。此外,实现长期稳定性、可靠性、从电池到模块的高效集成以及实际部署期间的高良率仍然是关键挑战。鉴于此,2025年6月18日南京大学谭海仁&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Ulrich W. Paetzold&华中科技大学唐江&牛
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增资方为农银投资,增资款项主要用于新能源公司偿还金融机构贷款等。在当前金融环境下,新能源公司通过此次增资,能够有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资金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公司股东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自愿放弃同比例增资的权利。
近日,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在上海圆满落幕。作为全球光伏领域的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SNEC聚焦政策战略方向、创新产品发布、前沿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升级、金融模式创新及全球市场机遇等要素,汇聚了来自全球顶尖光伏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政府代表及行业领袖等参会。在会议同期举行的《全球光伏前沿技术大会》-“TOPCon、HJT、与BC电池技术论坛”上,大会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一道新能CTO宋登元博士受邀出席并作《一道新能TOPCon 5.0高效电池关键技术与未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