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中台茂迪 电表起家光伏飙前十上市 台湾荣耀登顶世界前六强
台湾茂迪(Motech)于1981年创立,早期以数字电表起家,此亦为其名称的品牌定位和涵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日本新阳光和世界光伏应用兴起热潮的影响,开始关注光伏。时值1995年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马丁教授组织门下弟子施正荣、Sturt 等一起成立Pacific Solar,台湾来的左元怀也在马丁教授门下做光伏研究。要知道,九十年代台湾IT等产业大兴之时,且盛行创业之风,技术方面邀请海归博士或和在国外大企业工作过的资深专家担纲,或相关人士一起组成创业团队,直接回顾本土创业,21世纪这股潮流也才渐渐渗透到大陆。与其留在国外混,不如直接回归本土创业,茂迪董事长郑福田与左元淮一谈倾心,左博士决定回台湾创业,参与茂迪组建光电事业部,担任光电事业部的总经理和掌门人。
1997年茂迪光电事业部成立,1999年光电厂在南科破土动工,2000年成为台湾第一家太阳电池制造商。初期,选择多晶硅电池作为重点,2001年多晶硅电池效率平均达到13%,2002年提高到14%,且成功研发出150mm x 150mm 太阳能电池,这些在当时均是台湾一流和世界级的水准。
2002年茂迪进军下游成立电力事业部,积极推动太阳光电系统设计及安装以及在台湾电力领域应用的试点,当年在台湾地区设计装置太阳能发电系统共计203KW,这也类似大陆尚德2006-2007年第一个吃螃蟹的300KW光伏电站项目,笔者有幸参与其中,深知其艰辛和不易,前者可谓台湾光伏史上正如登月般的一小步却决定光伏的一大步,后者则可谓大陆光伏史上如登月般的一小步却决定光伏的一大步(此为尚德300KW并网后施正荣院士、笔者等内部参与人士的感言)。
抓住日本和德国光伏兴起的机遇,2003年茂迪进一步拓展到单晶硅电池领域,开始单晶硅电池生产,当年多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4.5%,单晶硅也达到15.5%。
2003年,茂迪产出贡献世界2.36%份额,在台湾上市,一度成为台湾股王。
2004年是茂迪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首先是提高年度生产产能到35MW,同年设立第三条生产线提高产能至50MW,德国Photon Magazine将Motech Solar列为全世界前十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厂。由于德国光伏市场启动,硅料和硅片趋于紧张,茂迪十一月开始硅片生产线,此举可谓一举三得,一则满足自身硅片需求,二则稳定上游供给,提高内部品质,三则提高内部营收和利润率。不仅如此,同年,茂迪利用自身在电力电子领域的优势,启动光伏逆变器的研发和生产。
2005年,茂迪在光伏领域继续前进,启动台南科学工业园二厂建设,且正式搬迁进驻南科,名义产能达到100兆瓦规模,产出达到60兆瓦,继续台湾第一光伏电池大厂领袖地位,且跃居世界第九。
在光伏春秋中兴时代,茂迪跃居世界第九,在光伏战国时代,茂迪持续专注于电池、组件,在大陆昆山布厂,亦逐步向上游延伸,进军硅料领域参股AE Polysilicon Corp.以缓解硅料紧缺问题,电池领域2007年最高跻身世界前六,且左博士晋身公司董事长,郑董退居二线。
此外,茂迪也逐步从专业化走向多元化,向下游组件延伸,先后收购美国GE energy位于美国delware的电池组件工厂和与伊藤组土建株式会社于日本成立合资公司:Itogumi Motech,并取得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太阳能光电模组厂,开始组件业务。
光伏战国时代,2010年跌到第七,后续被Gintech超越。欧美双反后,台湾光伏包含茂迪在内也陷入困境,连连亏损,后被台积电收购,但台积电在光伏领域耕耘多年后,又战略性撤退,将在茂迪的股权逐步出售,此为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