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6-25 17:39:28 作者:光伏扫地僧(夏爱民)
来源:索比光伏网
第一节 赛维LDK 劳保转型三年成硅片大王 垂直一体剑指全产业链王
2005年尚德美国上市成功,快速催生和催熟可了一大批中国光伏企业,其中尤以赛维LDK和保利协鑫最为闪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继尚德之后名噪一时的企业,且分别在硅片和硅料领域续写电池组件领域尚德式的辉煌。
早在2003年前后,彭小峰去欧洲参加商业会议,发现关于新能源的讨论越来越热。于是找来很多杂志,风能、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垃圾发电等一一研究。最终锁定光伏。他最初也有意走尚德的路线,向电池和组件方向发展,甚至买了设备。不过最容易看到的机会是不是最好的?彭小峰心存疑虑。就在这时,曾在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GT-SOLAR公司和保定天威英利担任高管、阿特斯太阳能有限公司商业执行总裁,具有10年以上光伏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的佟兴雪的建议是将电池组件生产线全部停止,设备退掉,全力向硅片方向发展。他帮助彭小峰分析硅片生产的瓶颈,计算投资规模,从产业角度和策略角度梳理,彭小峰之后又做了大量调研,最终进入“蓝海”——硅片。
2005年春节回乡过年的彭小峰机缘巧合再次遇到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两人一拍即合将彭的苏州投资建设光伏基地,江西转做老本行劳保用品的计划扭转,新余垫款2亿元扶持赛维上马硅片项目,赛维硅片落户江西新余,不再落户江苏苏州。
2005年7月,彭小峰注册成立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5年,赛维买下了GT-SOLAR近70%的产品。因为GT是全球惟一能提供光伏产业全套生产设备的公司,因此赛维有效地树立了行业壁垒。
2006年4月份投产,2006 05月开始制造多晶硅锭,其后开始制造多晶硅片, 7月份产能达到100兆瓦,8月份入选“RED HERRING亚洲百强企业”,10月份产能达到200兆瓦,被国际专业人士称为“LDK速度奇迹”。荣获“2006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称号。目前公司正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光伏企业。2006年,赛维多晶硅片的产能达到200兆瓦,当时国内同行规模多数在几十兆瓦,赛维LDK可谓硅片行业的尚德式飞跃。
2007年,赛维多晶硅片的产能达到400多兆瓦,一举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强。
2008年8月年硅片产能达到1GW。赛维LDK太阳能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多晶硅片制造商。赛维LDK太阳能成为首家产量达到1吉瓦的太阳能公司。要知道,当时世界第一的太阳电池厂商QCELL的年产出不足600兆瓦,尚德的产出也不足500兆瓦,产能也保持在1吉瓦以下,因此LDK创造了当时在业界广为流传的超越深圳,超越尚德,超越光速的速度,被视为光伏业界的最大黑马。
2006年7月,NBP亚洲投资等基金对赛维进行首轮1500万美元的投资;9月,又作为主要投资人,联合十几家私募基金进行了第二轮投资,金额4800万美元;12月,NBP再次作为主要投资商,联合鼎晖注资2250万美元。而卖给私募的价格从第一次的4美元/股,到超过6美元/股,到超过7美元/股。
到2007年上市前,赛维完成销售收入4.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多亿元。2007年6月,赛维成功在纽约上市。赛维LDK是江西省企业有史以来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江西塞维IPO融资额高达4.69亿美元,成为继无锡尚德之后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又一巨头。
上市之后,赛维开始了战略扩张和升级。
首先是巩固本业,做大做强成状元。2008年5月12日,赛维宣布产能拓展计划,2008年规划产能由800MW调整至1100MW,预计销售收入达10.8亿美元至11.8亿美元,2008年8月年硅片产能达到1GW 。赛维LDK太阳能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多晶硅片制造商。赛维LDK太阳能成为首家产量达到十亿瓦特的太阳能公司。2009年,规划产能由1600MW调整至2000MW,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且遥遥领先。
第二步进军上游“拥硅为王”塞维于2007年8月向外界宣布将在未来两年中斥资120亿元上马1.5万吨多晶硅项目,同时启动一个3000吨额硅料项目,为赛维成为硅片大王和硅料巨头互为犄角。
第三步战略进军薄膜。投资20亿美元进军薄膜,2008年2月,苏州百世德成立。与合作伙伴应用材料联合研制的高达5.7平方米的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电池稳定效率达8.5%-9%,计划在2010年,将电池效率提高至10%-12%。计划2008年底前投产,项目将分五期建设,2009年底预计实现产能1000兆瓦。这个千兆瓦计划,比全球最大的晶体硅电池制造商日本夏普公司提前一年。
尽管赛维提前1年成功上市,避免了协鑫美国上市不成的尴尬和挑战,但上市后的急剧扩张,使得赛维等一样陷入资金饥渴,并且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使得世界金融、经济和光伏产业的形势先后急转直下,使得赛维的投资和战略也出现了巨大的裂缝和飘移。赛维与众多光伏公司一样,赛维面临最核心的利润率和竞争力的挑战。公司毛利率自2006年度起一直处于下滑之中,尤其2008和2009年度下滑最为明显,2006-2009年度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9.3%、32.5%、5.4%、-10.3%。下游电池组件系统价格,带来上游硅料、硅片价格的快速下降,尤其是硅料价格的崩盘,使得赛维作为硅片厂商蒙受最大最强最猛的冲击以及后来大客户如QCELL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后利用质量等条款成功毁约而不用象尚德一样付出2亿美元的分手费,赛维可谓腹背受敌,损失惨重,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甚或未来,如赛维2009年度公司净亏损2.3亿美元,基本每股收益为-1.28美元/股。
在危机面前,在江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赛维LDK再次展开了与时间赛跑的战略转型和升级,力挽狂澜,初步转型成为从硅料到电站的垂直一体化,谋求做产业链之王,目前初见成效,再现赛维超越光速的战略决断和超强的执行力。
第一步,悬崖勒马及时止损,针对新形势及时放弃薄膜。尽管有损失,那也是壮士断指而已,相对其他薄膜企业要好得多,而QCELL、尚德等上马薄膜项目的企业由于投入较早由于舍不得壮士断指,最好变成壮士断臂的也大有人在,即便今天继续坚持薄膜项目的天威、正泰、夏普、强生、拓日等由于晶硅组件和系统的连续三年价格急剧从4美元/瓦下降到1.5美元/瓦,甚或出现1美元/瓦的报价而显得底气不足、后劲不足,甚或进退维艰。
第二步,回头是案弃舟乘马,乘机转型转身专心专注于晶硅光伏,将薄膜改建晶硅电池和组件生产线。这与尚德不同,尚德放弃薄膜线,反而加注薄膜研发。
第三步,并驾齐驱启动单晶业务。金融危机后,2009年3月开始单晶硅铸锭和切片业务。后续电池生产也是单晶、多晶均有布局。
第四步,既要骑马也要乘车。转型和延伸进入下游,并且进军下游系统电站和投资开发如与QCELL合资成立项目开发公司,收购意大利SGT(Solar Green Technology)系统投资开发公司布局欧洲如德国、意大利,收购美国SPI(Solar Power, Inc.)系统开发公司加上国内系统工程公司耕耘中国及亚太市场,形成四大市场的电站开发战略布局。
第五步,陆海空三军齐发。专注于成本最低基础上的垂直一体化,谋求做产业链之王。在国际上,做垂直一体化的厂商很多,先锋有REC,SolarWorld、Conergy、夏普等公司,后来有MEMC,韩华(+林洋),国内有尚德、英利、天合、晶澳以及昱辉、大全、晶科等。但是国内公司如REC,Solar World、Conergy等在中国企业更大规模的垂直一体化,更低的成本控制下,越来越步履维艰。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些公司相继陷入低迷或亏损状态,2011年更是不断传出关闭一部分生产线,不断放弃硅片、电池等的生产的消息,仅适度保持组件制造,以维护当地生产的品牌和享受欧盟制造的优惠,如意大利额外10%的补贴。
2011年赛维开始第三次战略转型,实现核心多元化战略。
第一步战略是布局LED产业。利用现有硅片设备设施技术的共性,拓展延伸到LED产业所需的蓝宝石晶圆生产和加工,实现Solar为主,LED为辅的双子星战略布局。
第二步战略是布局硅烷生产。利用现有硅料生产技术和设施,适度转产和生产硅烷,硅烷即可用于硅料生产也可用于LCD等的原料。
第三步战略是布局系统配件。通过收购SPI,获得SPI有关支架、跟踪器等系统配件的技术和产品,延伸进入系统配件领域,从而成为全系统全产业链产品生产厂商。
第四步战略是多晶产品转型多晶为主,单晶为辅。金融危机后2009年3月启动单晶硅铸锭和切片生产,如今的电池、组件产线也是单晶、多晶一起上马。
2010年9月举办的创业5周年庆的江西赛维(LDK)再度出招,大手笔推出高达5吉瓦太阳能硅晶圆扩产计划,2015 年底前LDK总产能将超过70亿瓦,估计从2011年起平均每年扩增1吉瓦产能。而事实上,赛维的速度可能更快,能够在速度和规模与赛维比拼的大概只有协鑫集团。2011年底赛维硅料预计将实现2.5万吨的产能,硅片实现4吉瓦的产能,电池实现2吉瓦的产能,组件实现3吉瓦的产能,其资本支出高达6-7亿美元。这样的产能规模,就连尚德、英利、天合、晶澳等觉得不知道说啥好。
这就是赛维,这就是LDK,这就是彭小峰,这就是超越光速,一个被业界称为“彭小峰,让泰山也能变成小山头,只有珠峰才能称为峰的彭大胆”,这就是让业界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的黑马旋风“赛维LDK”。
研究赛维,研究赛维的超越光速的LDK基因(DNA),尤其要研究一下其创始人和领军人物彭大胆、彭光速的出生、成长、创业和内在的基因,这对彭小峰、赛维乃至中国和世界光伏和经济的未来可能均有所裨益。
彭小峰出生于1975年,属兔,施正荣博士也属兔,只是前者比后者小一轮。但要谈涉足商海的时间,前者恐怕比后者要多一轮。
小峰同志,生于江西安福县,这是个安心享福的小地方。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一体化的滚滚洪流中,安福只能等退休后再说了。
穷地方的小生意人家的孩子的出生,使得小峰有学习的憧憬,可能也具备做生意的基因。要知道一般农家孩子多数很老实,只知道读书跳龙门考个公务员,做个小官吏,要么进程做工人,要么做个农民工,要么回乡做个地球工。
小峰,选择了读书,初中毕业后,没有直接选择考高中,上大学,而是选择了曲线救国读外贸,期望早点毕业,做外贸赚钱的可能性,据说这也是因为出生于平民家庭不能靠当官和大大款的父母,只能,先赚钱了,然后到国外留学,憧憬做爱因斯坦式的物理学家和大科学家。
似乎命中注定要从坊下走出来到洋门去,老了再安福(小峰的家乡是安福县洋门乡坊下村),但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饿其肌肤,空乏其身……
1990年,彭小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以前叫江西省外贸学校)。除了主修课程外,彭小峰还自学日语、德语。尽管学校未开课,学校几乎没有其他人学习这两种外语,小峰选择自学,也是做外贸赚大钱的工具。日本、德国的强大也是笔者等人曾经思考和学习的国土,笔者也曾经学过一阵子,日本语基本忘光了,只认得几个汉语“片假名”,德语也差不多扔到大西洋了。从这里似乎可见小峰同志人小鬼大,有憧憬,有志向,更有行动,且悄无声息,超人超前一步。
18岁是国外年轻人走向成人,独立养活自己的时代,但对于国人来说,好多人还在做着明星梦,追星一族,正在准备上大学的路上,未来还有上大学,上完大学,读研究生,毕业考公务员或者出国留学等的路要走,至于工作早着呢,哪可能这么早提上议事日程。1993年毕业,18岁,小峰也成为一个西方人眼中的成人,中国父母眼里的孩子。
小峰93年毕业后,分配到吉安市外贸局工作,工作开展得非常不错,1995年破格提拔为科长。
有志不在年高,小峰志不在此,外贸局的工作只是跳板和学习锻炼的地方,三年足矣。三年后,彭小峰不顾组织挽留,毅然辞职下海经商。
1997年3月24日,彭小峰注册成立流星实业有限公司,利用此前工作积累的渠道,主营进出口贸易,主营职业安全防护装备。彭小峰父母之前一直在安福县洲福镇做服装生意,1997年随彭小峰到苏州创业。
在自己独立成立公司,完全掌握渠道和客户后,小峰进一步延伸到上游制造和供给领域,在苏州市投资兴建苏州柳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劳保服饰、安全鞋、劳保手套、职业服等产品,形成出口贸易与原料生产的双轮驱动,互为犄角。几年以后,苏州工业基地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3亿元到5亿元以及10亿元。
彭小峰开始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财务,并于2000年考取了北大EMBA。经过MBA的洗脑,彭觉得之前的摸索固然多数正确,但亦有点乱来,但正是正常的商业直觉和必然的成长历程和阵痛。
“登泰山而一览天下小”,小峰的心中世界陡然放大,需要一个更高更新的平台来施展,雏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长空在哪?2002年毕业后,彭开始留心新机会,渐渐的,继IT之后的新能源光伏进入其视野。2005年,三十而立,小峰可是三十二立,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进入光伏硅片领域,金融危机后进入第三次创业和战略转型升级,布局全光伏产业链,更着眼LED产业,继续翱翔长空,搏击更高更蓝的海蓝云天。
总结小峰的成长历程,梦想在前,行动在后,精心布局,全力赶超,把计划日变成历史里程碑,大胆只是表象,艺高人胆大,技高一筹才是内涵和关键。此外,战略性跨越之时,组建行业精英团队,宰相肚里能撑船,外行能领导内行,超越内行领导一群外行,这或许是其不断成长和超越光速的“激光发射器”。这一点,小峰与大朱颇为相似,前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后者姜还是老的辣。
如果说,光伏春秋初兴时代,光伏产业和市场年均增速保持2-3成,光伏春秋中兴时代,光伏产业和市场年均增速保持3-5成的高速增长,光伏春秋巅峰时代,光伏产业和市场保持5-8成的大跃进,在这些供不应求的时代,产能和规模为王,尤其是春秋巅峰时代,更是速度为王、规模为王,硅料为王。
但春秋巅峰之后,光伏将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更多从大规模投资谋利型走向替代常规电费的消费和投资节能时代,增速放缓甚或趋于平缓,且将进入供过于求,局部如组件产能和规模可能严重过剩,光伏产业和市场将进而进入光伏战国时代,这将是比拼成本而非产能的时代,尽管没有规模无法实现成本优势,但有规模优势不一定有成本优势,且还面临对手和市场的双重挑战,甚或无米下锅的尴尬。光伏战国时代正在揭幕,如此产能扩张还行吗?市场在哪?竞争力在哪?春秋初兴时代,夏普异军突起,春秋中兴时代夏普遥遥领先,但春秋巅峰时代夏普的退位让贤以及后来的QCELL的尴尬值得中国光伏业界警惕发展过快、过速,超过市场和自身承受力度。
今后一个阶段垂直一体化将是主流,以获得总产业链的最低成本和较多的毛利,但如果过多的单元环节没有竞争力或者竞争力较低、甚或处于下降通道,就值得警惕。毕竟REC,Solar World等是这方面的前辈、先锋也是活生生的例子。
细看赛维的毛利率和成本这一行业竞争力核心指标之一。赛维的硅料、硅片成本与保利协鑫相比差距不小,赛维硅料成本从40美元向30美元冲刺,而协鑫现在已经在冲刺20美元的大关和行业最低成本,而电池、组件等成本与天合、晶科等也有空间,而电站投资和开发方面,与系统集成巨子如Sun Edison、Juwi、FRV等也空间巨大。协鑫的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而赛维总毛利率在25%左右,2011年可能在15%左右,提升空间较大。
不过幸运的是,赛维是众多光伏公司看到光伏行业本质,继美国First Solar之后努力做全产业链整合,打造最低晶硅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和光伏发电成本的三大公司之一,此外美国MEMC也在走向这一路径。此前Solar World算一家,但正在逐步放弃不再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电池和硅片制造,而尚德、英利、天合等多数只是半产业链整合。
全产业链整合给赛维和小峰同志带来了金融危机后第二次如山般的压力,但危机更是机遇,全产业链的布局为赛维赢得短期的总成本优势,以空间换时间,未来五年赛维具有巨大的成本下降和技术提升空间来实现,假以时日,赛维硅料成本也能下降到20美元,甚或15美元左右与协鑫等媲美、并驾齐驱。我们祝福赛维和彭小峰,期待他们能够再次超越光速,不仅是规模,更是成本,期待赛维不仅成为产业链规模之王,更成为产业链成本之王!
但是不幸的是,中国光伏的恶性竞争和降价大血战,使得行业陷入巨额连续亏损,尚德2012年亏损高达10亿美金,英利也亏损7、8亿美金,屋漏又逢下雨天,欧美政府对中国光伏痛下杀手——双反,中国光伏军团集体中埋伏,尚德、英利等先后倒下,而赛维在此之前,就陷入困境,特别是其多晶硅项目生不逢时,功亏一篑;而其后投资的合肥电池项目也是半拉子工程。
后来,合肥政府将其投资代建的合肥赛维项目收回,转手卖给通威,通威乘行业低谷捡便宜,后来行业复苏,通威靠电池赚大钱,再后来通威先后整合永祥多晶硅、赛维电池,打包整合到通威新能源,变成上市公司的一部分,通威成为中国和世界的多晶和电池大王,此为后话。
而其多晶硅项目破产清算,被韩国KCC收购,其余的产能硅片等被平煤易成收购,赛维自此变成平煤易成的一部分。不幸的是,在笔者《光伏春秋》微信版本发布时,考虑于以隆基为代表的高效单晶的崛起带来的上游硅棒、硅片产业的淘汰和巨变,平煤易成选择了放弃。而传统的能源巨头也先后杀入光伏,平煤是一例,最新的2016年年底是神华集团与上海电气合资建设CIGS铜铟稼硒项目。
此后彭小峰放弃赛维,转型做电商和光伏电站基金——绿能宝SPI,可惜在欧美成熟的ABS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的成功模式在中国的封闭的金融环境和政府补贴拖欠和严重弃光弃电的双重打压下,海润、顺风、SPI绿能宝等一个又一个民营企业悲惨的倒下了。 此为后话,详细见《光伏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