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资委原副主任、原银监会副主席李伟就“打赢三大攻坚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下一步要继续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加大水电、风电、光伏在能源使用上的比重。
李伟表示,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城市以及与城市密切相连的工业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把城市和区域的污染防治治理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并不为过,特别是涉及到能源结构问题。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城市污染治理力度,正在倒逼能源结构加快调整优化,加快提升能源效率,促进减排的提升。
“十八大以来,在能源结构方面,煤炭占总能源消费比重下降了超过8个百分点,而清洁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了6个点。”李伟认为,现在能源结构最突出的问题是煤炭的比重太重,在2011年的时候达到了70%以上,目前虽然下降到59%左右,但仍然很高,所以把城市区域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考虑和部署,是非常重要的。
李伟指出,下一步可以在4个方面加大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
一是针对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在工业领域加快实施“双替代”(天然气代煤、电代煤),同时逐步推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李伟表示,从实物量来讲,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总量是38.2亿吨,大量煤的消耗、消费造成了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下降速度慢,所以“双替代”对城市尤其是工业领域是重中之重。
二是在城市大力推进节能建筑、建筑节能。可以借鉴很多国外的经验,同时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在城市取暖、散煤替代方面,燃煤电厂的余热取暖和热能利用也有很大的潜力,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加大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李伟表示,在雄安新区,去年年底的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达到870万平方米住宅,替代了标煤22.6万吨,每年减少碳排放近60万吨。
三是要优化重点区域运输的结构。积极推进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公路转化为铁路,建设低碳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同时要强调城市群的发展,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应对污染防治攻坚的重要方面。
四是进一步改革完善电力供应体制,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城市可以加大水电、风电、光伏在能源使用上的比重。由于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多,所以要和电力体制的改革完善进一步结合起来,可以先试点,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