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于上述战略思路,12月15日,由赛维公司承建管理的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技术委员会2018年工作会议在新余隆重举行,委员会聘请13位知名院士教授,构建新赛维的技术“智囊团”,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高科技轻资产战略 助赛维弯道超车
“531”光伏新政的出台,加速光伏产业正在由粗放体量增长向高技术高质量增长转变,平价上网趋势路径愈发清晰可见。这为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打造轻资产科技型企业的新赛维带来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赛维经历了很多事情,不过,底子还在,公司的研发氛围分为、技术和沉淀都还在,特别是我们拥有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因此,想依托中心,在技术领域进行突破,坚持不走投资扩产这条老路。”甘胜泉如是表示。“我们想要依托技术做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沉下心来做技术搞研发。”
在具体措施方向,甘胜泉向能源头条小编表示:“例如目前,我们在做生产装备的研发,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装备改造问题,将之前能够利用起来的装备都要利用起来,不再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装备,不然又会和以前一样,只是扩产。”
对此,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贵付对甘胜泉的思路表示赞同,他表示,甘胜泉董事长对研发和技术都非常重视,如今,再做门槛低的产业很容易,未来赛维要实现高科技轻资产这一战略目标的话就要做附加值高的产品。“赛维一定要依托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一些高精尖的产品出来,占领科技的制高点。不是再走光伏企业发展投资后扩大产能的老路,而是通过附加值来实现企业价值。”
此次签约仪式上,有13位院士教授加入这支“智囊团”,在入驻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新赛维将加速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为新余市乃至我国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此次签约仪式上甘胜泉表示:“今后,伴随这支‘智囊团’入驻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赛维将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并为新余市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新赛维将努力把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行业一流的研发平台,一流的技术成果‘丰产田’,为振兴赛维继续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和坚实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中心创新硕果累累 未来发展可期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该中心致力于打造集光伏产业工程技术开发、产品制造、中试孵化、成果转化、标准化建设、质量检测及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研究平台,以此全力支持赛维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并带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邹贵付介绍,在技术专利方面,中心已累计获授权专利211项,其中发明专利104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韩国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在成果转化方面,中心取得了囊括M2高效多晶硅片、G6大型多晶硅铸锭炉、万吨级多晶硅冷氢化技术、G7八边形硅锭等诸多成果。其中,G6大尺寸硅锭和G6坩埚等成套技术开创了全球首例。该技术与450Kg硅锭相比生产效率提高60%,单位晶体硅的能耗降低20%左右,填补了国内外在铸锭领域技术设备和工艺技术上的空白。
在科技创新方面,依托于雄厚的技术队伍,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先后成功研发了G7八边形硅锭、铸造单晶硅、高效多晶硅片、铸造单晶电池片、多晶黑硅电池、多晶PERC电池、双面钝化接触电池与BBL电池组件等。
据记者了解,赛维自2010年开始着手研发铸锭单晶,如今已实现小批量量产,计划在2018年年底实现1GW产能。今年5月,公司对外发布高效铸锭单晶硅片——“赛单晶”青山系列,其转换效率与直拉单晶的差距仅在0.3%左右,而成本要低20%,充分迎合了市场对高效产品的需求。同期推出的高效铸锭单晶电池——“赛单晶”电池绿水系列,其平均效率高达21.3%市场最优水平,同时成本也大幅领先于市场同等转化效率的产品。
另外,在HIT电池技术领域,新赛维已经掌握了实现HIT电池量产的四项核心技术:智能制造系统和工艺开发、PECVD/PVD设备开发、薄片技术和铜丝金属化WEM技术。其中,公司已成功将硅片的厚度从180微米减至130微米,使得硅片的成本降低约30%,保持了成本优势地位。
对于此次被聘为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杨德仁院士表示:“十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为数不多具有国际高度话语权的产业。一直以来,我们都与赛维有着深度合作,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今后我们也非常希望能与新赛维,共同推进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研发与应用,由此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此外,在签约仪式上还讨论通过了《赛维2019产业技术计划》、《赛维2019-2023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光伏工程技术中心工作计划与规划》。未来,新赛维将借助于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工程研发设施设备、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工程技术开发能力;加大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形成具有国际前沿创新能力科技团队;全面发挥工程技术开发、中试孵化、产业化、开放服务的功能,引领和支撑我国光伏产业技术的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