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共识。”11月22日在合肥召开的2018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智慧能源创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吴胜武副司长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一段时间以来,光伏行业一度出现低迷,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回暖,行业的发展也渐趋理性,无疑将有利于光伏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日趋理性
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
过去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设备成本的下降,光伏装机量增长迅猛,但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发展过热和期待过高的态势。近年来,装机规模的膨胀不断加大着补贴缺口,而业内对于“平价上网”的呼声也因“过于自信”而超出了行业发展的规律和现实。随着旨在推动光伏健康、有序发展的“5·31”政策出台,行业的发展逐渐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高指令发展,并日渐趋于理性。
国家能源局11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454.4万千瓦,同比下降19.7%,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56.2%。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的光伏发电结构日趋合理,光伏产业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去几年很多一流的光伏企业倒下有些是过度自信、盲目扩张。”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说,企业的自身经营、修炼内功是生存的关键,核心在于对市场、政策以及自身的认知有一个正确的研判。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光伏产业本身技术变化较快,市场和价格一直在波动,因此企业扩产时要把握技术进步的节点和自己的能力来减少风险。钟宝申进一步表示,“光伏产业现在并非处在马拉松冲刺阶段,而是在长跑的起点上,过早冲刺、拼尽全力就有可能一无所有。”因此,他呼吁企业要保持自身在财务、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和稳健,只要有持续的力量继续跑下去,那么产业的光明最终将照耀每一名从业者。
当前,业内普遍认为,光伏行业的平价上网仍然有较长的路需要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认为,应该理性看待平价,补贴问题不会自然而然消散,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市场上的电力价值竞争上仍无法实现与传统电力技术的持平,并且实现平价的阶段目标后,仍需宏观政策扶持。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对此深表认同,他说,光伏行业目前还处于成本快速下降的过程中,据他预计,2018年~2022年成本可能还会有30%的下降。三峡新能源董事长李斌则认为,在政策方面,行业仍需要政府提供减少非技术成本方面的支持,这也是支持光伏行业平价上网的一部分。
行业发展目前对补贴的依赖性仍然较高。记者了解到,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增长,财政补贴资金缺口持续扩大,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已达1127亿元,其中光伏发电补贴缺口达455亿元,占比上升至40%,且呈逐年扩大趋势,行业发展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如何解决补贴拖欠问题值得光伏行业去思考。在晶科电力副总裁余俏琦看来,光伏产业的起伏与政策紧密相关,目前大量存量项目未纳入目录,补贴迟迟不到位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
扎堆出海
“走出去”之路未必平坦
今年以来,海外市场渐成光伏企业争相布局的新领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现实,2018年1月~9月,我国光伏的出口总额1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其中,上半年的电池片和组件出口额为66.2亿美元,同比增加24.7%;而组件出口量则为34GW,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的出口量。
王勃华预计,2018年光伏产品出口额预计超过150亿美元,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出口量预计再创新高。此外,光伏产能也在密集向海外拓展,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我国已有超过20家光伏企业在海外布局产能,行业正在掀起新一轮“走出去”热潮。
阿特斯COO张光春认为,我国的光伏行业是靠国外市场起家的,中国光伏企业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要有全球化的定位。不过,从我国光伏发展的历史来看,布局海外市场的风险不可忽视。几年前,我国光伏产品近90%以上出口海外,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欧美等国的“双反”之下,一些冲到“走出去”最前线的企业应声倒下,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而造成的后果让人仍心有余悸。
当前,我国组件出口市场的集中度正在降低,呈现出以新兴市场为主的遍地开花局面,对于单一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在减弱。但面对具有诱惑力的海外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在“走出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仍需理性对待。除了走向海外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国内企业目前密集拓展海外市场,同样有可能造成恶性竞争等问题。对于海外市场预期,需要理性地看待,光伏行业的“走出去”,未必是一条“坦途”。
展望国内
光伏产业“回暖”可期待
根据王勃华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预计为35GW以上,仍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近期,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以下简称“电规总院”)在一次行业座谈会上分享了关于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中期评估,透露了“十三五”光伏建设目标可能上调的计划,提振了行业的信心。
根据电规总院的“评估”,综合考虑光伏扶贫任务的需求,同时维持行业发展的连续性,“十三五”光伏发电并网装机目标(指国家财政补贴范围内的规模)或将调整到210GW左右。记者经梳理发现,2016年12月发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底,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指标为105GW、光热发电装机容量指标为5GW。
而电规总院的评估显示,截至2018年9月份,中国光伏发电累积装机已经达到165GW,远超“十三五”规划的目标。陶冶表示,规划目标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强约束,规划目标是引导型目标,从实际结果来看,光伏的“十三五”规划肯定还需要调整。
此外,虽然目前光伏行业离“平价上网”还有一定距离,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并网不存在问题且非技术成本较低的地区,实现平价上网是有可能的。在余俏琦看来,光伏行业要想走好平价上网前的“最后一公里”主要在于三点,补贴、非技术成本、规模。她表示,非技术成本依赖于地方政府和电网的支持。
王勃华认为,目前,光伏行业正在由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由拼规模、拼速度、拼价格向拼质量、拼技术、拼效益转变的新阶段,由补贴依赖向逐渐实现平价转变的新阶段。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也指出,未来十年,我国的光伏行业应该追求高质量发展,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创造更高的价值。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光伏产业前景可观。在钟宝申看来,光伏行业纵然历经波折,但其规模在持续增长,应用范围在持续扩大,全球几乎任何一个地区都在使用,这说明光伏本身所具有的光明特质,使其在每一次的波折中都能不断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