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电价附加收入和专项资金都隶属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我们通常所说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的资金仅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至于国家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则是用于其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措施上的,例如可再生能源资源勘探,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
对于光热电站来说,首批示范电站的上网电价为每度电1.15元,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电价收购光热电站的电力,高出部分则由补贴来进行支付。
图.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构成及用途(来源:CSP Focus 整理)
补贴发放流程
通常各省市的电网公司在收购发电厂的电力时,往往都先行垫付了补贴的金额。财政部将补贴资金拨付给国网公司/南方电网,再由他们下放到各自系统下属的省市电网公司;对于地方独立电网公司,财政部会将资金拨付给当地财政厅,再由财政厅下达给电网公司。
然而,电网公司在拿不到补贴的情况下,会选择拒绝垫付补贴资金,压力也自然转到了电力公司身上。
图.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资金拨付流程图(来源:索比光伏网)
补贴缺口持续扩大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标准从最初的每度电0.1分、0.2分、0.4分、0.8分、1.5分,到2016年提高到每度电1.9分,并一直保持至今。
既然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一直在提高,为什么还会出现资金缺口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可再生能源电量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的提高带来的补贴资金已经无法满足可再生能源规模的迅速扩张。
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两大对象:风电和光伏行业近年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3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34.6%,已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全国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4218万千瓦(几乎全为光伏),是2010年的165倍,跃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补贴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缺口为13亿元,2010年缺口20亿元,到2011年缺口已达107亿元,2012年增至200亿元左右,2017年底缺口总额已高达1000亿元。
图. 2005-201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来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15)
可以认为,正是因为补贴资金的缺口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从而倒逼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一再提高。但一味提高补贴征收标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事实上,在实体经济低迷的当下,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已然成为政府和民众的共识。补贴资金缺口的问题仍将困扰可再生能源行业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