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精心策划,这是一次用心组织。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走进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公司,对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他希望国有企业带头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和产品,在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两年来,国家电投在打造光伏全产业链方面取得迅猛发展,截止2018年6月底,国家电投共有430余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一,较第二位装机规模高出1倍多。
窥一斑而知全豹。8月13日起至17日止,为期一周的“国家电投——光伏行(第二批)”圆满结束。
这一周里,记者团分别奔赴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国家电投江苏新能源公司、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公司部分光伏项目现场,集中参观并深入了解光伏建筑一体化分布式项目、渔光互补项目以及水上漂浮电站。
在安吉长虹制链7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自2016年11月9日开工建设至2017年4月21日全额并网,同类项目竞技中,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的发电量遥遥领先;在盐城市建湖66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国家电投江苏新能源公司首创“渔光互补”光伏建设思路,解决当地农村就业80余人;在淮南潘阳40MW漂浮式光伏项目,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公司将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变成了今天的“水上发电站”,25年可为当地提供123868万kWh绿色能源。
国家电投发展光伏产业,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更将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这里以前煤炭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地块沉陷严重,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靠打渔为生的老百姓不得不就近搬迁,另谋生路。自从这里建起了光伏电站,这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改善,我们又可以回来打渔了,而且还可以在站场上班赚钱”,淮南市潘集区居民李金超和太太很满足地向记者展示刚刚打上来的大鱼。
一切皆非“偶然”。对于国家电投而言,新能源光伏领域拔头筹的背后,是其2015年明确新能源战略发展方向至今,在模式探索、研发创新、项目管理等多个维度的全力投入与可喜收获。
3项“屋顶光伏”模式
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在浙江已建成122座
浙江省是分布式光伏的先行者,不仅户用分布式并网数位居全国第一,园区大型企业及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建设更是领跑全国。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集聚了众多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工矿企业以及商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分布着大量的优质屋顶。同时,地方政府从政策补贴层面为发展光伏提供很大支持,比如对分布式光伏项目进行0.1元/千瓦时的补贴,有效期20年;浙江还是用电量大省,不存在消纳问题。
由此,浙江省发展工商业分布式的空间和潜力巨大。作为国家电投集团向东南发展的“桥头堡”,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已经明确了将新能源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从光伏,尤其是分布式屋顶光伏着手。
在屋顶光伏建设方面,据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生产运营中心主任梁红介绍,目前已形成集规模化、成熟化、经济效益化的3大屋顶光伏模式,即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顶分布式电站(BIPV)、彩钢瓦平铺方式建设的电站、水泥屋面固定倾角铺设电站。
以浙江安吉长虹制链7M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例,该项目自投产以来年均发电量662.21万KWh,自发自用比例为76%,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据该项目的投建方国家电投杭州桑尼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安全总监王文清介绍,该项目7号屋顶为混凝土屋面,1-6号屋顶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采用BIPV太阳能组件屋面系统产品,使光伏发电与建筑完美结合,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美观、实用等优点,可完全替换传统工业厂房屋顶。
此举大大提升了屋顶利用率,对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有着重要意义,在浙江屋顶光伏项目推进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浙江省人多地少、资源有限,而且能源企业众多,竞争十分激烈。早在成立之初,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就仔细分析浙江省资源环境及市场条件,并针对性制定出发展策略。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没有在开发大项目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是在积极寻找大项目的同时,瞄准“短平快”的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利用浙江经济基础好、工业厂房多的特点,因地制宜,从“小”做起,发挥分布式光伏项目周期短、见效快、政府支持力度大的优势,不嫌单体项目容量小、手续多的麻烦,全力推进,成片开发,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益。
截止目前,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已投产光伏电站125座,累计投产容量430MW,遍布浙江省11个地市。其中,地(水)面集中式光伏电站3座,总容量约80M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122座,总容量350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