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光伏建设,稍微了解的人都会想到这需要用到大片的土地资源,所以当记者知道将要到江浙这样土地资源紧缺的地方探访光伏在该区域的建设情况时,好奇心着实被勾起了不少。
带着这份好奇,记者于8月13至15日来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江苏新能源公司,找到了答案。原来,针对江浙一带人口稠密、土地紧缺,公司先后建成了“渔光互补”、“风光互补”、“农光互补”以及“屋顶光伏”这些具有新能源特色的光伏发电项目。
有了这些新能源特色的光伏发电项目,不仅使当地居民享受到了新能源带来的绿色,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林、渔业共同发展,带动光伏发电与农业、林业、渔业的有机结合,也让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全国第一个“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江苏是光伏产业聚集地,光伏企业数量更是位列全国第一,在这个新能源产业竞争最激烈的区域,国家电投江苏新能源公司首创建湖“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思路,针对当地湖网密布的特点,在建湖县建阳镇荡中村的芦苇荡滩上,建起了建湖光伏电站。在大片的鱼塘水面架设光伏组件,形成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图为建湖“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来源:国家电投江苏新能源公司)
建湖“渔光互补”电站总投资6亿多元,占地约2000亩。且以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了“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建湖沙塘鳢研发中心”,总投资5000万元,合作共建集农业(养殖业),工业(光伏发电)、服务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的省级“渔光互补”产业园。
图为塘口5号鱼类
图为观光钓鱼台
大丰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绿色能源基地
这个20MW的光伏电站建在黄海潮间带滩涂。众所周知,风电场风机间隙很大,有大片的空闲土地,建立这样一个“风光互补”的光伏电站,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又根据风光资源白天与夜间的强如不同的特点,优化了电源电网结构。
图为大丰“风光互补”光伏电站(图片来源:国家电投江苏新能源公司)
屋顶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安吉长虹制链7MW屋顶光伏
湖网密布的自然环境下可以采用“渔光互补”,但是到了东南沿海这样人口密集,电力负荷的集中地,土地利用又很有限,如何发展光伏发电呢?国家电投探索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通过“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充分利用工厂、办公楼屋顶、外墙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接为建筑企业供电。
记者从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生产运营中心主任梁红处了解到,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光伏电站,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施。而所谓光伏建筑一体化则是指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
图为安吉长虹制链屋顶光伏
2016年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在浙江湖州建设的安吉长虹制链7MW屋顶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屋顶发电系统,每平方可为业主节省屋顶投资费用约70-100元/平方,一方面降低了房屋成本,另一方面又提升了房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