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电力清洁低碳发展趋势明显,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截至6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装机容量17.3亿千瓦、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0亿千瓦、火电11.1亿千瓦、核电3694万千瓦、并网风电1.7亿千瓦。
电力供应主要特点有:
发电结构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比重创新高。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等背景下,电源结构继续优化。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211万千瓦,同比增加160万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827万千瓦、占新增总装机的73.5%,为历年新高;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581万千瓦,约占总新增装机的一半,东、中部地区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全国比重为73.8%。新增煤电装机998万千瓦,同比减少10.3%。
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不合理弃风弃光问题继续得到改善。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1858小时、同比提高6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1505小时、同比降低9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2126小时、同比提高116小时;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为637、1143、3548小时,同比分别提高7、159、141小时。在各级政府和电力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继续得到改善,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分别制定了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22项和24项工作措施,在加快电网建设、合理安排调度、加大市场交易、加强全网消纳、推动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推进清洁能源消纳,效果明显。如,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东北、西北地区风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分别提高198、170小时,西北地区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76小时;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上半年清洁能源发电基本全额消纳。
加快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升能源发展质量效益
一是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研究和落实,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号),对光伏行业补贴政策及规模指标进行了明确把控。建议加强政策编制发布、缓冲设计及效果预判的分析,确保产业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合理引导光伏企业有序发展,避免政策波动导致的项目投产扎堆和资源浪费;各地方政府要积极落实国家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切实帮助企业降低非技术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滚动修编,对明显超过规划进度的光伏发电装机等目标进行合理调整;加快推进光伏产业领域相关标准的制定,完善光伏产业准入制度,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的落地,进一步促进光伏的消纳。
二是合理把握发展节奏,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光伏产业升级。根据“十三五”规划的中期评估情况,光伏企业应适当控制发展节奏,避免低效或无效投资;围绕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降本,光伏企业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避免技术和产品同质化,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光伏发电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及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方式,推动光伏的多样化发展;通过积极发展“光伏扶贫”,实现扶贫、环保和光伏产业的多方共赢。
三是坚持市场引领,加快完善光伏发电市场机制,有序推进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贯彻落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要求,加快培育光伏发电的市场竞争力,加速平价上网。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光伏发电的经济性,抓住补贴逐步退坡窗口期,打造自我造血功能,加速由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拓展终端用户市场应用,提供多样化、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创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