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和金属硅原料成本占硅料成本的44%和21%。
硅料成本占硅片成本66%。
硅片成本占电池片成本的65%。
电池片成本占组件成本的65%。
组件成本占光伏系统成本的43%。
据测算,对于地面式光伏电站,若要达到平价标准,系统成本需要下降到3.37-3.55元/瓦的水平,降幅在36.00%-43.83%左右。
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若要达到平价标准,系统成本需要下降到3.80-4.95元/瓦的水平,降幅在23.85%-41.54%左右。
这相对于地面式来说,分布式目前的系统成本水平更接近平价上网的标准。由于地面式电站大多建在一类二类地区,而分布式电站大多建在二类三类地区。所以综合考虑,得出满足平价上网的系统成本区间在3.55-4.45元/瓦左右。
取4元/瓦的系统成本进行测算,得出当平价上网要求系统成本降到4元/瓦时,组件、电池片、硅片的成本分别需降到1.72、1.12、0.73元/瓦,而硅料成本需要降到9.6万元/吨。目前情况是,组件、电池片、硅片的成本大约分别为2.3、1.2、1元/瓦,而硅料成本为9万元/吨。其中,有硅料和电池片基本达到平价上网的力度。而组件和硅片成本还需分下降25%左右。
从531以来,隆基股份开始挑起价格战,把组件成本拉到2元以下,可想见,光伏平价上网不远了。但通往平价上网的路上,还不知道谁会到下?
总结,光伏平价上网很美好,光伏行业价格战会很惨烈
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极大地促进了光伏成本的下降,让光伏离平价上网目标越来越近,但是一个隐性的问题开始显现——非光伏成本的上升。如上图,非光伏成本包括电网接入成本6.93%和一次性土地成本4.93%,也就是非光伏成本为总成本的12%左右。目前虽然光伏电池、组件成本不断下降,但是与光伏无关的成本却在加大。这让非光伏成本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光伏系统快速
下降的重要因素
关于土地租金的交付,有些地方甚至要求一次性缴纳20年的租金,这无疑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现金困难。一些地方仅征用耕地占地费和土地使用费就给企业一次性要增加几千万元的费用,这些成本都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在国外,土地费用在投资阶段征收很少,主要是每年支付土地租金,收费标准规范。在国内,各地方土地政策不明确、不规范、税费标准执行也不统一,很多情况下是一次性付清。
还有就是电网接入,这里面既有技术问题也有利益问题。技术问题好解决,这一块占成本不会太高。而利益问题就大了,本来电网运营好好的,躺着赚钱。光伏入网,电网就得增加很多工作量,还要承担电网波动的风险,还要增加设备,输电还要优惠,无疑大大压缩了电网的盈利空间,也就是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所以电网哪有动力干这活,只有拿最高标准来卡,能拖就拖,能不干就不干,最终导致入网费用上涨,让光伏知难而退。单靠行政推动有很大阻力,怎么解决还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