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安徽灵璧,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在绿树环绕的田间地头,一抹抹深蓝色的光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去年7月,中利集团为灵璧县建造的包县脱贫项目——光伏农场。根据协议,中利集团为灵璧全县所有贫困村每村建一个占地12亩左右、0.5MW的光伏农场,目前,这一项目已全部竣工并网发电,给当地的贫困户们带去了实惠。
安徽灵璧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人口126.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5万人。2016年全县共有73个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数量2.29万户,户年均收入2700元。中利集团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起了光伏农场,上面光伏发电,获得电费收益,下面发展农业,既可以种植水稻、麦子、玉米等大农业,还可以种植包括中草药、油用牡丹、无土栽培、花卉、大棚蔬菜等特色高效农业,同时还适合养猪、养羊、养鱼、家禽类等特种养殖。让贫困户通过“智能光伏+特色农业+农民就业”的叠加收益,切实脱了贫、致了富。
3年多来,中利集团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指引下,积极创新光伏扶贫工程的系列行动。目前,中利集团已与100多个贫困县签订了包县脱贫协议,已在超过40个贫困县开始建设相关项目。其中,中利集团在江苏、山东、青海、宁夏等地共建设了370MW农业光伏示范基地,实现了平均每亩4000多元的特色农业收益,每年为光伏农场增加特色农业收益5000多万元,帮助了20多个贫困村1.3万多户贫困家庭脱贫。
“智能光伏+科技农业”,探索扶贫新模式
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2015年中利集团,用光伏产业与现代化大农业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成功研发了“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全新一代农光互补。这个项目不同于普通的地面扶贫电站,中利的“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将光伏支架桩距跨度扩宽到10米,组件高度抬高到4米以上,实现了大型机械化耕种。光伏组件单板安装、倾斜度等技术,满足了农作物太阳光照达到70%以上。
在农民增收方面,中利的“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创新了商业光伏电站扶贫模式。一般商业电站都是农民每年收取土地租金,而中利集团同样每年支付农民土地租金,还会将农业光伏下面的土地免费返回给村里,同时中利集团光伏农业研究院还会帮助农民共同发展种植、养殖业,为他们提供农业技术支撑。另外,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让农民实现了“土地租金+高效农业+提供就业”叠加收益。该项目获得20多项发明专利,荣获2016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奖。
因地制宜,3年内为2.5万个贫困村建设光伏农场
2016年,中利集团在国家精准扶贫、脱贫政策的指引下,按照分布式、标准化、品牌化、可复制的原则,同时基于中利农业研究院对贫困农村未来发展方向的研判,推出了第二代“贫困村光伏农场”精准扶贫项目,实现了“造血式”高收益扶贫模式,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定为可复制推广项目。
中利“贫困村光伏农场”扶贫项目,主要以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为主。中利集团与贫困县签订包县脱贫协议,帮助贫困县内的每个贫困村建设一座0.5MW的光伏电站,建成的“贫困村光伏农场”产权属贫困县集体所有。中利光伏农业研究院提供农业技术,与贫困村共同发展特色农业,既可以种植水稻、麦子、玉米等粮食,又可以同时发展中草药、油用牡丹、无土栽培、养猪、羊、鱼、家禽、花卉、等特色种养殖,实现了叠加收益,脱贫稳定有保障。
在秉承第一代“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的创新技术基础上,“贫困村光伏农场”还具有很多其他创新亮点,比如,“智能光伏云中心监控”系统,同时对农业进行自动分析:环境温度、土壤湿度、肥力等实时信息,利用光伏支架上装置喷管,实现了自动喷淋、喷灌、施肥等工序智能化运行。
为解决贫困村资金难题,中利集团筹集了50多亿元,为全国43个贫困县垫资建设了光伏农场,帮助贫困村实现25年稳定脱贫致富项目,助力44万多人口脱贫。另外,中利集团还与全国100多个贫困县签订了包县脱贫协议,开工建设了40多个光伏扶贫农场。计划在三年内,为300个贫困县、2.5万个以上贫困村建设“贫困村光伏农场”,累计可实现脱贫人口300多万。
中利集团在实践中发现,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民房不具备在房顶上安装光伏电站的条件,但是农民宅院的场地都很大,且大部分农民在院子里种植农作物。因此又创新推出了利用农民宅院地搭建“家庭阳光农场”,并为农民户主担保20年运维和银行贷款还本、付息风险,让农民零风险。
目前,中利集团已在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贫困地区,为1.2万户不具备在屋顶上安装光伏的贫困家庭,安装了“家庭阳光农场”,计划3年内安装(脱贫)20万户贫困家庭。
中利集团的创新三代农业光伏精准扶贫项目,切切实实让贫困区的贫困人口脱了贫,致了富,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中利集团董事长王柏兴表示,中利集团是在党的殷切关怀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担当,在助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贡献力量,让每一个人在实现小康路上都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