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隆基股份抛出一份《关于单晶硅片业务三年战略规划书》,提出:
单晶硅片产能:要在2017年底15GW的基础上,力争到2018年底达到28GW、2019年底达到36GW、2020年底达到45GW。
相关质量参数:硅片品质要能够支撑单晶perc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2.5%以上,首年光衰减在1%以内
成本水平:新增硅片产能的非硅成本要降低到1元/片以内。
一、隆基《三年战略规划书》中的数据解读
产能45GW
201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历史上首次突破100GW达到了103GW,而目前硅片产业环节的龙头公司是保利协鑫对应年产能是25GW,所以对一家公司的产能而言,45GW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若2018到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按每年20%的增长率考虑,则隆基的硅片将会占据全球25%以上的市场份额。
效率22.5%+
由于电池片在封装过程中,有2.5~3%的封装功率损失,再叠加一些高效封装技术(例如半片、叠瓦等),22.5%的电池片转换效率对应到封装后的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0%。
60型标准组件的面积为1.63㎡,所以电池片22.5%+的转换效率意味着组件功率将会达到0.2×1000×1.63=326W,对比2017年普通多晶270W的主流功率,326W的封装功率绝对是一次跃升!
对于后端降低封装成本、降低单位容量光伏装机的运输、安装、线缆、支架、桩基、土地、运维清洗等成本都有重大意义,助力光伏电的平价化。
初始光衰1%
国家标准中的单晶、多晶初始光衰的标准分别不超过是3%和2.5%,单晶初始光衰高于多晶。
初始光衰较大一直是单晶技术路线上面临的问题,但是近些年在隆基股份的推动下,应用退火工艺把初始光衰由早先的3%控制到目前的2%以内,再到未来可以控制到1%的水平,甚至低于多晶路线,解决了单晶替代进程的又一个拦路虎。
非硅成本1元
硅片生产流程大致为:采购硅料→将硅料放在单晶炉长晶→切片。
“长晶、切片”这两个环节的成本叫做“非硅成本”。由于硅料价格取决于市场,各家买硅料的价格也差不多,所以考察硅片厂的成本控制能力的核心指标就是“非硅成本”。
目前多晶1kg小方锭铸锭成本为28元/kg,出片量是59张;采用金刚线技术后,每张硅片切片成本是0.75元,因此每张多晶硅片非硅成本是28÷59+0.75=1.23元。
因此,“非硅成本1元”是一个非常低的数据,甚至要低于当前多晶硅片非硅成本。如果隆基股份能达成这个目标,则未来单晶硅片的非硅成本将会很接近(甚至低于)多晶硅片。
二、2018单晶市场占比超过50%
从2012年开始,单多晶孰优孰略的争论从未停歇。市场是最聪明的,市场的选择是最好的答案。
大企业都在扩产单晶产能。2017年以来,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京运通总计扩充了28GW的单晶硅片产能,甚至多晶硅片龙头保利协鑫都参股了中环四期项目。而多晶硅片领域只有荣德新能源一家公司扩产3GW多晶硅片产能,剩下增加的产能来自于金刚线技术改造。
进入2018年,单晶硅片产能的扩产步伐非但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反而还有加速的势头。不完全统计,几家一线企业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就会达到69GW(由于长晶工艺的优化可以在不增加新设备的情况下增加产能以及其他未纳入统计的公司的扩产,最终实际产能数据可能比上表中的还要高)。
单晶领域的双龙头隆基和中环很多产能预计在2018年8月份投产,再配合通威和保利协鑫高达10万吨高品质的硅料产能于2018年2、3季度逐步投产解决高品质硅料供应短缺的问题。
单晶降价空间大。1月26日,隆基股份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全年利润33-36亿之间,考虑到前三季度的利润为22亿,所以隆基股份四季度单季的利润再次突破10亿。在硅料价格上涨40%的基础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隆基股份的成本管控能力确实了得!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单晶硅片的降价空间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