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平价后光伏企业靠什么盈利?李琼慧表示,“我们认为提升用户的服务,在多能互补微网里,通过用电用能增值服务提升我们光伏的利润和价值,可能是光伏产业下一个利润的增长点。”
▷ 如何破局 ◁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期间
参会企业与嘉宾实地参观黄河水电公司水光互补基地
“十三五”时期光伏发电的主要任务是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突破、变革、升级,是未来光伏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值得不断地去探索。
陶冶认为,实现光伏目标要两条腿走路,一是要通过领跑技术基地建设,把规模化光伏电站和上游整个产业链技术进步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协同创新,目的就是给先进的技术提供市场,加速降低成本。
二是在分布式光伏方面,结合完善机制、电价改革,推进市场化交易,使交易成本降低,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国家的补贴能够早日落实,从而鼓励各类投资者全面参与分布式光伏投资建设。
在光伏产业升级方面,李树雷建议说,技术进步是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光伏的产业升级需要多方的联动,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的引导,创造好投资环境,实现产业技术突破,提升系统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企业新产品新技术不断衍生,依靠技术创新带动全产业链。有些厂家在做的单晶、PERC双面、N型双面都在逐步使用,现在整个组件的效率、电池的效率在提高,功率都在提升。
而对于一直困扰着光伏的消纳问题,李琼慧说,国家电网公司响应政策发布相关文件,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消纳七项措施,分别是实施风电投资预警机制,严控弃风地区新增装机规模;开展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按计划投产6条特高压跨区直流输电工程,新增输电能力3200万千瓦;“三北”地区完成电能替代1130亿千瓦时;西北地区实施自备电厂发电替代;拓展省间发电权交易,开展现货跨区交易、抽水电能跨区交易;实施新能源跨省跨区强制消纳。
考虑采取以上七项措施,初步测算:2017年“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电量228亿千瓦时,弃电率8%,弃电量比2016年减少236亿千瓦时,弃电率下降11.8个百分点。总体及分区域均实现“双降”。2018年“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电量115亿千瓦时,弃电率4%,相比2017年,总体及分区域均实现“双降”。
2020年,“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电量70亿千瓦时,弃电率2%。其中,弃风电量68亿千瓦时,弃风率3%;弃光电量2亿千瓦时,弃光率1%。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弃风弃光电量分别为40亿千瓦时、7亿千瓦时、23亿千瓦时,弃电率均在5%以内。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2020年有望实现新能源弃电水平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
光伏产业摆脱困境需要抓住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而电力体制改革恰恰对光伏产业来讲是不能错过的大好机会。
李琼慧分析,从光伏的资源特点和本身的能量密度低的特点来看,更适合发展分布式。电改对于分布式能源有一个特殊的通道,它可以通过做分布式能源系统做成一个发输配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在电改中可以获得的最大的盈利空间。
一般的电站项目只可以做单独的售电和配电,不允许做发输配一体。从国内外经验来讲,打破垄断把发输配电分开是为了增强整个的竞争力,但是对一个项目来讲,它上下游一体实际上整体的盈利水平一定是最高的。
李琼慧表示,电改给了分布式光伏一个通道,但怎么把这个通道能够顺利转入成熟的商业模式,现在还没有一条非常好的路径,这需要光伏人紧紧抓住机遇,“十三五”就可能真正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 未来关键的五年 ◁
“到2020年底,如果按照下发的《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实际上的光伏装机并网规模至少是2.2亿千瓦,肯定是超过2.2亿。”李琼慧通过对“十三五”规划的政策的分析和相关数据的计算得出了如上预测,并且她认为2.2亿的估算相对保守。
光伏今年的增长量是超出想象的,这也为光伏行业带来很大的信心,不过光伏深受补贴和政策这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光伏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期间
参会企业与嘉宾实地参观百兆瓦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
陶冶分析,基于现在对全球以及未来中国到2022年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判断,从2017到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增长还会超过40%,整个增长在8.6亿左右,太阳能3.8亿,首次超过风电,中国仍然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的领跑者,占到全球新增光伏市场贡献量的36%。中国、美国、印度、欧洲、日本未来五年是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的重点地区,中国在这里面起到决定性的地位是可以肯定的。
陶冶认为,未来光伏市场怎么走,还是要看大家和市场对这次电价调整完,包括固定和分布式调整完之后市场的接受程度。他表示,未来五年无论对光伏还是对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五年,可能要实现三件事情。
一是到2022到2023年左右实现光伏在供应侧的平价上网;二是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如果弃风弃光的问题解决了,会极大地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经济性;三是彻底解决当前系统中,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问题,真正建立起来为可再生能源服务的一个电力市场体系。
“我个人认为,未来五年虽然还会受到政策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到了2022年,可能到了“十四五”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面貌和新的发展环境。”陶冶如是说道。
FR:能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