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经历了七个地方试点的四年尝试之后,千呼万唤中,全国碳市场即将在今年年底推出。从地方试点升级到全国碳市场,在交易层面可能会遇到哪些潜在问题又如何应对?
AEX控股公司的创始合伙人、前任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亚洲副总裁黄杰夫就此提出了三点建议。
市场本身的治理结构
黄杰夫提到,过去四年的七个地方碳市场试点,在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排放数据的检测、报告、核查(MRV)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为全国碳市场的推出,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交易方面,七家碳交易平台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积累了有益的实操经验和数据。
同时,过去四年的尝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无论是现货交易,还是随后推出的远期交易,控排企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缺失。
黄杰夫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运营者,即交易平台,还不够市场化,平台治理结构不够完善、透明;各试点地区的平台独家运营,没有竞争。
对于未来的即将推出的全国碳市场,黄杰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监管部门清晰界定监管边界,在“裁判员”和“运动员”之间建立明确的红线;鼓励现有七个碳交易平台之间的竞争和市场化重组,让市场遴选最终的胜出者;鼓励民营企业参股碳交易平台,改善平台治理结构,提高市场透明度;避免“政府指定”某一、两个交易平台成为“全国性碳交易平台”。
“场外交易”的必要性
“在受监管的环境下,控排企业和为他们服务的金融机构规范地参与碳排放的场外交易,是降低控排企业交易成本,发现碳排放真实价格的重要机制”,黄杰夫说。目前,欧盟碳市场中,场外交易规模占整个市场的30%左右。
那么,中国在碳市场的场外交易方面应该怎么做呢?
黄杰夫建议监管部门总结欧、美成熟碳市场的成功经验,鼓励和规范机构主导的场外交易,搭建碳价格发现的立体架构。
当下欧盟能源市场(包括电力、天然气、煤炭和碳排放)的一个场外交易平台的并购案,标的资产的收购价格已经接近七亿美元,已经充分显示出场外能源交易的重要地位。
电力交易和碳交易的自然融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组织市场主体开展日前、日内、实时电能量交易,实现调度运行和市场交易有机衔接,促进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市场有效运行,形成体现时间和位置特性的电能量商品价格,为市场主体提供反映市场供需和生产成本的价格信号。试点地区要在2018年底前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
在国外,美国加州20多年前开始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州大型发电企业Sempra Energy配合电改重新改造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更新了公司信息系统,还从美国大型金融机构AIG挖来了一个完整的交易和风控团队。2013年初,加州碳市场上线,电力公司利用现有的交易团队和风控体系,顺利参与了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二十多年来,Sempra公司的股价从十几美元,上升到今年的119美元。
黄杰夫提出,随着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和全国碳市场的平行推进,电力企业的管理、内控水平,必然要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一个公司在碳排放、电力和动力煤交易方面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盈利水平;交易和风控将成为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