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油品供需总体平衡,市场不确定因素不可忽视。“十三五”时期,燕山石化原油年加工能力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汽柴煤油年生产能力达到550至600万吨,加上北京周边地区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炼化企业,合计加工能力约4500万吨。总体判断,能够满足本市2020年1600万吨的成品油需求。但受原油供应及运输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仍可能存在供应波动。
3.调入电力稳步增长,需求侧管理仍需加强。“十三五”期间,北京外受电通道增至14条,受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本地电源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300万千瓦,可以满足2020年2600万千瓦的高峰电力需求。但在冬、夏高峰期间仍需加强需求侧管理,努力降低最大负荷需求。
三、主要目标
(一)总量控制目标
在强化能源节约、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前提下,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600万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2.1%。
(二)结构调整目标
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500万吨以内,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95%以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8%以上。到2017年,城六区及通州区、大兴区和房山区的平原地区实现基本无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区实现基本无煤化。
(三)节能减排目标
202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实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
(四)能力保障目标
1.电力。形成东南西北多向送电、500千伏双环网主网架格局,外输通道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本地清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15%左右。建成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户均年停电时间下降到27分钟以内,其中四环路内、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等重点区域户均年停电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燃气。建成“三种气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环”的多源多向气源供应体系。管道天然气覆盖全市,基本实现全市城六区外平原地区管道天然气镇镇通。
3.供热。优化完善“‘1+4+N’+X”供热格局,全市供热面积达到9.5亿平方米,余热和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达到7000万平方米,清洁供热比重达到95%以上。
4.油品。油品储运能力和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
(五)能源惠民目标
累计完成280个老旧小区14万户居民配电网升级改造,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户均变电容量达到7千伏安,农村电采暖用户户均变电容量达到9千伏安。基本完成全市老旧管网消隐改造。
第三章 打好压减燃煤攻坚战
加快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及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加快电力、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利用,由内向外、集中连片、分步实施,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压减燃煤,全力打好全市燃煤治理攻坚战。
一、完成平原地区散煤治理
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规模调控,制定全市民用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属地责任,统筹推进、分类实施,实现全市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一)率先实现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多种方式削减城六区散煤。对纳入棚户区改造规划的区域,加快实施搬迁削减,其他区域加快推进煤改清洁能源,确保2017年底前实现城六区与通州区、大兴区和房山区的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二)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电力、燃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对距离天然气管网较近的村庄,优先通过“煤改气”替代,其他区域以“煤改电”为主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煤改天然气(LNG/CNG)”等多种方式替代。2020年底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三)加快削减山区村庄散煤。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条件,加大山区散煤治理工作力度。优先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采用“煤改天然气(LNG/CNG)”“煤改电”等多种方式削减山区村庄散煤。未实施清洁能源改造的村庄全面实现优质煤替代。
二、基本完成燃煤锅炉清洁改造
按照先平原地区、再山区的步骤,统筹推进实施燃煤锅炉清洁改造,细化落实配套政策,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供暖和工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一)加快工业企业燃煤替代。定期修订《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和生产工艺,基本完成工业企业用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
(二)完成平原地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推进城六区外平原地区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工程,加快实施“煤改气”替代。鼓励西集等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实施“煤改热泵”替代。通州、房山等具备域外热源的地区通过“域外引热”等方式替代。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全市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完成大兴区、房山区的平原地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三)基本完成山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结合资源禀赋条件,通过“煤改热泵”“煤改天然气(LNG/CNG)”等多种方式改造山区燃煤锅炉。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加快实施延庆区“煤改绿色电力”替代燃煤锅炉。
三、全面关停燃煤电厂
加大项目协调力度,加快完成东南热电中心新建燃气机组及配套燃气锅炉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面建成投运,实现华能电厂燃煤发电机组停机备用,本地清洁发电比例达到100%。
第四章 全面增强设施保障能力
以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完善“多源、多向、多点”设施布局,强化外送通道和本地管网建设,提升应急调峰设施水平,全面增强设施保障能力。
一、建成安全高可靠电网
统筹华北电力资源,加快外受电通道建设,显著提高外受电能力,完善主网结构,提高配网可靠性,实现“主网、配网、农网”协调发展。
(一)提高外受电通道能力。加快电网一体化建设,增强京津唐多方向外受电通道能力。结合国家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建成北京东—顺义、北京东—通州、北京西—新航城500千伏下送通道;加强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通道建设,建成蔚县—门头沟、张南—昌平第三回路等500千伏送电工程,研究推动内蒙古多伦—通北送电工程建设。新增周边地区绿色电力直送北京通道,研究推动张北—北京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研究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等新能源基地向北京送电工程建设。到2020年,外受电达到14条通道30回路,输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
(二)完善本地电源支撑。全面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加快推进通州运河核心区、海淀北部地区区域能源中心项目建设,形成以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为主、区域能源中心为辅、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补充的多元电源支撑体系。到2020年,本地电源装机规模控制在1300万千瓦左右,清洁能源发电比例达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例达到15%左右。
(三)优化主干电网结构。完善500千伏双环网结构,提升外受电接纳能力,建成新航城、通北500千伏变电站,完成安定50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提升负荷中心电网支撑能力,建成商务中心区(CBD)、丽泽500千伏变电站。优化供电结构,加密变电站布局,新建高碑店、梨园等220千伏变电站,新建东夏园、辛安屯等110千伏变电站。到2020年,形成“以双环网为骨架、分区运行、区内成环、区间联络”的运行格局。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