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找钢网开始,B2B电商从信息撮合到交易平台的转型,已经在钢铁、塑料、煤炭、化工、有色等传统行业形成燎原之势。
当传统资源型行业都已经实现“电商化”,资产交易两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互联网平台能否向上一步,疏通资产形成的链条,促进新型能源资产的快速起量?从传统能源的集中式到新能源的分布式,互联网平台理应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100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园区内80%的新建建筑屋顶、50%的已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2016年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增速超过200%,相比分布式光伏占到太阳能电站半数以上的美国、日本,中国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仅占太阳能发电总额的2%。
然而分散化、微型化、非标化使得光伏资源的交易远未达到钢铁、塑料等行业的透明和成熟程度。虽然出现了淘光伏、淘屋顶等光伏电站信息平台。然而上面有的只是“我公司有5万平方屋顶可以建设光伏电站寻找投资方”、“内蒙8000亩荒地寻求合作”这样几乎毫无价值的项目信息,让投资者无从下手。
从光伏资源到光伏电站,从资源的勘测、评估再到资源的形成、维护,涉及到选址、设计、施工、监理、运维等一系列环节。目前如火如荼的仅限于光伏资源的“圈地运动”——从手握资源的本地掮客(比如企业、行业协会会长,与工业园区关系人士)手中竞购资源,至于电站的标准化建设、资源如何形成被投资人认可的资产,各方仍然各行其是。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光伏电站9%—11%的年收益率虽不算高,但在国家大力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20年锁定的背景下,一旦建成,光伏电站将是一头不受行业和经济周期影响的“现金奶牛”。
问题在于当集中式光伏资源都被“瓜分”完毕,还未被交易的只有一些零星分散的分布式资源,如果每一个分别尽调、竞价,管理成本将不可承受。而且不同资源之间由于辐照条件、屋顶质量等的差别,资源禀赋相差甚远。这样的“非标性”让不少投资方望而却步。
其实,他们关心的是光伏电站这个“黑箱”的输出,并不在乎资源的所有者,也并不想去趟“屋顶圈地”这滩浑水。
“下游项目缺钱,缺资金,但是资金又不敢进来,因为资金方看不懂、看不清楚项目风险。”截至目前,阿波罗评级已经为超过50家银行、租赁、信托、基金及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累计评估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共6GW,涉及资产规模超400亿元人民币。
然而目前光伏电站行业的资本“瓶颈“不仅在于资产评估、风险管控,更大的“瓶颈”在于从资源到资产的链条不通畅,各方参与者由于标准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无法顺利“对接”,致使可投资标的无法快速上量。
远景能源近日推出的阿波罗登顶计划,旨在通过过去几年管理800多万千瓦光伏资产建立起来的标准、软件、工具、技术和大数据优势,“赋能”资源方、中小开发商和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方,打通从资源推荐、电站建设、电站运维、资产出售的全收益价值链。
“我们接触到很多人,有一定关系,但并没有能力将资源变现成为电站从而获得收益,没有渠道、技术能力也没有项目管理能力。” 远景能源光伏平台产品总监肖杰希望为这些人提供工具和平台。
有屋顶资源的EPC企业、中小开发商以及屋顶业主都能在这个“线上超市”中各取所需,自由结合,同时可以通过拓展自己的角色获取更丰厚的收益。
比如,过去资源方由于无技术、无人工,只能把资源卖给大型的电站开发商,赚取微薄的信息费,如今他们可以通过阿波罗提供的标准、技术,在平台上对接合适的EPC工程方,享受工程建设收益。举个例子,有了工具和技术之后,过去做广告施工的团队也可以变身EPC工程方。
截至目前, 阿波罗平台上已经聚集了100多家中小开发商,并形成了以一系列成功案例。
对于所有按照阿波罗标准设计建设、接入阿波罗光光伏平台运维管理的电站,远景都会提供电站评级,对接买家。
“我们并不希望变成掮客,希望通过技术支撑能把资源打造成为一个优秀的标准的资产,对接给真正关注优质电站资产的金融机构,从而兑现各个环节的价值创造。”肖杰这样来形容阿波罗平台创造的价值。
针对分布式光伏资源“满地碎银子无从捡拾”的痛点,阿波罗会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的打包,不仅化零为整,还会保证“资源包”的风险等级基本上在一个水平上,便于金融机构作出投资决策。
目前国内规模稍大的光伏投资企业,都基本采用了“大而全”的模式:从开发、EPC到后期的运维管理,全部一手包办。中小公司能够做的,只有提供项目,这与分布式能源的内在精神是背道而驰。
通过“赋能”中小资源方、开发商,分布式的资源有能力自己形成资产,再通过数字化打包的方式进入资本方的视线。这种“分布式自生长”更有可能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FR: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