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同陈其兴一样装上“蓝板板”的,还有46户贫困户。
深处幕阜山区的刘家岭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139户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占了大头,无资金无技术,劳动能力不足。
刘家岭村的产业扶贫路,该怎么走?“种油茶、红豆杉吧,三五年才能挂果;引进农业公司发展有机蔬菜,土壤被检验出氮超标;带电子加工企业进村考察,对方一看招不到工就撤了。”村支书陈细庆说,启动精准扶贫后,为找准产业方向,村里没少尝试。
风险大了担不起,周期长了等不起。多次派人去外地考察后,村里组织村民代表讨论,一个个产业被“打了叉”,最后盯上了光伏发电。“风险小,收益稳定,可以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黄宏光算了一笔账,上网电价加上政策补贴,每度电可卖1.128元,每千瓦光伏板每年预计发电1100度,一户贫困户装上3千瓦的光伏电板,就能坐收3700多元。“听着是好,搞起来咋样,发了电卖不出去怎么办?”陈其兴担心,光伏发电设备每千瓦得花8000元,真不是个小数目。
村里决定试点示范,统筹产业扶贫资金,为6户特困户免费安装,其他贫困户每千瓦补贴4000元,并帮助协调贴息贷款解决自筹资金困难。闯王镇还专门成立了光伏发电服务社,与贫困户签订合同,电站日常维护由服务社负责,每月电量由供电公司统购统销,收益直接打入贫困户银行卡中。
仅靠每户3千瓦光伏电板,脱贫之路后劲不足。“去年初,村里一些贫困户养羊、养鱼虾亏了本,我们就一直在想法子避免返贫。”黄宏光介绍,在专家指导下,刘家岭村把光伏产业和种植、养殖业结合起来,拓展养孔雀、种香菇等增收途径。“一天喂两次食,打扫一次卫生,跟养鸡一样轻松。”5月14日下午,刘家岭村二组的孔雀养殖大棚里,68岁的陈其兆正在给孔雀喂食。原本“坐等政策兜底”的他,如今被聘为饲养员,一年工资近两万元。
“光伏发电加上务工收入,棚上棚下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陈细庆说。
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刘家岭村走上了精准脱贫之路,特色种植、养殖逐渐兴起。村里还计划重拾撂荒地,发展雷竹、红豆杉种植等见效慢但管长远的产业,“让致富后劲更足”。去年底,全村实现脱贫出列,被通山县评为“精准扶贫先进村”。
如今的刘家岭村,站在村道上望去,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熠熠生辉。
FR: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