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高原秋日,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上,一望无际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晴朗的天空连成一色。
看着不断增长的发电量数字,国家电网青海电力科学院院长弓建荣面露喜色:“一头是不断增加的优质电量,另一头是有效提高的实时并网消纳能力,科技创新支撑,让东部沿海地区的千家万户用上青藏高原的清洁电能正在成为现实。”
长期以来,“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一直是制约青海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顽疾”。据了解,从2013年起,新能源成为青海除水电外的第二大电源类型,其中92%为光伏发电,而受就地消纳能力不足的制约,青海约有四分之三电量要外送到东部地区,因此,开展光伏并网运行控制、新能源消纳送出、发电系统测试等方面的技术攻关成为当务之急。
“国内首个开放式、多元化、现代化、全覆盖的光伏产业科研平台应运而生。”青海省光伏发电并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技术主管李春来介绍,两年来,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10余名专家共同研制了国内首套高海拔光伏电站移动检测装置,建成新能源并网实时柔性控制等五个平台,一系列技术突破使青海光伏发电资源规模化开发应用成为可能。
实验室基于青海电网调度大数据中心建立的青海新能源调度基础资料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资料库已经包含新能源基础信息、电网实时信息、调度计划、测风塔、测光站等数据,对其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及分析,不仅有效降低调度管理及电站运行成本,还积极探索进行新的交易模式,推动新能源在国内更大范围内消纳。今年上半年,青海通过短期、实时交易已实现新能源外送华东、华中1.74亿千瓦时。
“此外,科研人员还研发应用了国际上首套新能源并网实时柔性控制系统,使新能源接纳能力提高8%,日均增发电量60万千瓦时,2015年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全国领先,达到1637小时。”李春来说。
原标题:青海:领先技术开“药方”破新能源电量外送“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