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如同一声晴天霹雳,光伏行业从业者估计都哭晕在了厕所。
相比此前预期,发改委的调价幅度更大,以光伏上网电价为例,地面电站一类、二类、三类资源区上网电价拟调整为0.55元、0.65元和0.75元,相比现行的电价标准分别降低了0.25元、0.23元和0.23元,新政策执行时间为2017年1月1日。
发改委这一次对于光伏上网电价的下调幅度最高达31%,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一直为光伏行业托底的发改委“爸爸”自己的财政吃紧,补贴基金缺口扩大,这一次也顾不上光伏了。
光伏电价下调31%的消息一出,光伏板块全部“妖怪现形”,死光光。
一、光伏板块的见光死并非偶然
发改委和能源局在今年5月份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对风电和光伏电站均细化了具体区域的保障性收购小时数。根据最新数据,北方光伏电站限电已经出现了明显改善,其中内蒙古某电站限电已经从去年最高的40%下降到目前的 10%左右,甘肃某电站从限电 70%下降至目前的 15%左右。
真正的病根还是来自于光伏产业自身。一个不靠补贴就赚不了钱的行业,一个以低碳为标志却实则高能耗、高成本的行业,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
这次发改委下调电价,只是承认并纠正多年以前的浪漫主义错误。
二、低碳经济的骗局
光伏产业“热”开始于2009年,为什么早不热晚不热,偏偏在金融危机后就变得热门呢?变成当时风口呢?2009年同样热门的还有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峰会,在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升温,并可能最终导致地球毁灭的情况下,各国关注的焦点都是降低碳排放。
光伏产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杰出代表,就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应运而生。
对政府而言,钦点行业,提供补贴,打造“扶持清洁新能源”的“高瞻远瞩”的政绩。对企业而言,有政府补贴托底,甚至可以骗补,几乎没有“失败”的风险。
两者各取所需,达成完美默契:光伏产业成为一场上下共振的狂飙式运动,甚至一度锻造了中国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