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3年里,储能系统成本迅速下降。我相信第二个50%在未来3年似乎也触手可及。”在《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6》的开篇,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即表明了对储能产业未来的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
确实,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国储能产业的表现让人振奋。俞振华透露,2015年,中国储能产业不仅在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钠镍电池、压缩空气、相变储热等技术的性能改进方面取得大幅进步,而且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液态金属电池等多种生机勃勃的新技术构成了一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画面。
他总结,2015年,用户“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网侧储能调频调峰电站、得到能源服务机制支持的发电侧规模储能成为储能发展的三驾马车,带动中国储能市场的启动。
同时,分布式光伏微电网政策,电力需求侧管理补偿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改革带动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政策,调峰电价及补偿政策推动储能商业模式的确立,催生了储能市场的新机遇,并为大规模储能金融的参与铺平道路。
2015储能行业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球累计运行储能项目(不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和储热)327个,装机规模946.8兆瓦,其中中国累计运行储能项目118个,累计装机规模105.5兆瓦,占全球储能项目总装机的11%。
2015年,中国新增储能项目28个,装机规模37.5兆瓦,虽然去2014年相比项目数和装机规模都有所下降,但依然在稳步向前发展。
从技术分布上看,在运行项目中,应用的储能技术主要以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为主,且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最大,占中国市场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二;从应用分布上看,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和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的装机占比最大,两者装机规模超过中国市场的80%,特别是前者,无论在累计装机规模还是项目个数上均占据第一的位置,占比分别为56%、77%。
目前,国内开展储能项目的厂商主要集中于锂离子电池、全蓄电池和液流电池技术厂商,截至2015年底,中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厂商中,锂离子电池的厂商个数最多,有6家,全蓄电池厂商和液流电池厂商各两家。
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为更好地迎接“十三五”做好准备。在俞振华看来,2015年对于储能市场来说可以用“政策”、“机会”、“新模式”等关键词来总结。可以看到,一大波利好政策催生出了储能行业的新机会、新模式,促进储能的快速发展。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推动储能市场化发展
2015年3月,中国拉开沉寂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大幕,随后相继出台6个配套文件,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在发电、售电、用电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一直以来,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是除性能、成本等内在因素之外,造成中国储能推广应用较为缓慢的主要原因。新一轮电改将开启我国多个电力市场,如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