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了闽宁合作开展移民搬迁安置和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并就当地扶贫脱贫工作给予了重要指示。
一、我国脱贫工作的实施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扶贫工作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研究扶贫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形成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
第二,从政策上确定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精准扶贫战略,最主要的就是改变过去的扶贫方式,从不精准到精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2013年年底出台了《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其核心就是对精准扶贫与各种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要求,还明确部署推进十项重点工作。
第三,经过多方推动,全国已经形成合力脱贫攻坚局面。这主要表现在构建一把手抓扶贫机制,同时,各地纷纷出台“1+N”的政策体系,即根据一个基本文件,配套出台若干个政策文件。
截至目前,贫困人口的收入明显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目前已经初步建起了一个包含将近3000万户、9000万人和覆盖12.8万个贫困村的大数据,为进一步推进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一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目前我国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要实现全部脱贫的难度可想而知。另外,脱贫有个规律,越是偏远的贫困地区脱贫难度越大,因为所处的环境、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等都比较差。第二,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由于农村人口流动,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到城里打工,村里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样会带来新的贫困问题。第三,在扶贫开发的工作当中,在政策上还存在一些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投入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没有真正把贫困人口的脱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第四,从贫困人口的脱贫的能力来看,相对还是较弱。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等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正确理解脱贫工作的目标
世界银行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国际贫困标准,而2005年的标准是每天收入或生活费低于1.25美元就是贫困人口。我国的贫困标准同样是不断调整的,2010年,年收入低于2300元就属于贫困人口,到2014年,这个标准调整为2800元。现在的7000万贫困人口主要是农民。
同时,我们衡量贫困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还包含其他标准。比如,贵州省在识别贫困户的时候,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也就是劳动力有没有、有几个、处于什么年龄段。综合评价后,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出贫困人口群体。
我们脱贫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部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全部脱贫。要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所有贫困人口都脱贫,确保所有贫困县都摘帽。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这不是形而上学的“五个一批”,需要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来推动。另外,新的政策要求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首先是帮不帮的问题,这个得要精准识别,此外还有谁来帮和怎么帮的问题。
三、转变保障机制,形成经济增长点
目前,脱贫攻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改变原有社会保障机制,注重扶贫开发。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则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投入,以及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的提高等。这些资金投入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另外,“十三五”期间,国家决定要搬迁1000万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这1000万人口大概需要投资6000亿元。这6000亿元的投资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第二,在教育和培养谋生技能上下功夫。通过提高贫困人群的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让富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找到更好的工作。对于还没有劳动能力的未来后备力量,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为未来经济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第三,创新发展扶贫方式。比如说光伏扶贫,在贫困地区只要年光照在1100小时以上就可以发展光伏产业。通过光伏扶贫,既可以实现绿色的发展,又可以产生效益。再比如并网发电,让无法从事正常劳动的贫困人员,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还比如电商扶贫,把贫困地区的有机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各种社会资本的进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是一种助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国家既要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同时也要注重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问题。这就要求加大大型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外在的发展环境,增加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