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杨锦成:能源互联不要一味指望补贴

发表于:2016-04-14 09:57:00    

需提升地方政府积极性

记者:国家目前也在推进智慧城市试点,您认为智慧城市与能源互联网发展结合时的空间在哪里?

杨锦成:从分布式能源、到智慧能源,再到智慧城市会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分布式能源最初作为节能业务的一个技术分支,在其发展初期倾向于单项技术,界面简单、效益清晰又可把握;之后因利润率下降,通过系统化理念将各单项节能技术进行集成优化,形成具有较大合同额和技术整合能力要求的提供系统节能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后续结合EMC、PPP等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整合新能源技术及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就成为智慧能源的雏形;结合城市规划建设进一步演变成为智慧城市中的重要板块——智慧能源。

智慧城市及能源互联网是一脉相承的。实践成效,一取决于政策;二取决于盈利模式是否清晰;三取决于政府相关方在其中是否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就能源而言,有利面为能源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具有价值,可以交易;不利面为地方政府会认为能源互联网处理的是用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除采暖这类直接影响民生的项目,通常不会直接参与。

同时,能源互联网系统属于基础设施,在技术、政策和实施条件等环节涉及到的相关方面特别多,所以建设周期较长,制约因素也较多,这样致使整个系统在基础能源工艺之上的增效部分投入产出比不显著。在中央有政策、环境及能耗方面的硬性指标和约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才可能更有积极性。

记者:请问您如何评价智慧城市到目前的进展?

杨锦成:智慧城市有几个特点,第一,不同地方对其解读不同,不同地方政府有自己的诉求,也有可能需要带动相关产业的诉求;第二,不同技术提供方的侧重点不同,就像是能源互联网一样,智慧城市的发展也要因地制宜。但目前看来,智慧城市整体的商业模式不是特别清晰,还处于技术整合和业务探索阶段。

不要一味指望补贴

记者:如此看来,推进能源互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时机还不到?

杨锦成:每个智慧城市的侧重点都不一样,要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而智慧能源发展首先应选能耗较高的地区,更好地体现出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之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再根据实施条件推广。

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能源互联网,国家的目标之一是互联,不要隔离;其次是高效、友好,体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再次是要环保、安全可靠。在过程中,地方在财政支持、技术支撑能力方面都要量力而行。无论智慧城市还是智慧能源,都有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共性需求,但目前大数据与价值的映射关系还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加快,就无法真正实现智慧的价值。

希望可以用社会化模式运作推动能源互联网,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政府政策。我觉得补贴不应该作为主要推动力,而应该是出于项目本身的需求。试点阶段的补贴,更多是建立一种补偿机制,平衡实施方在完善技术集成和业务模式探索时付出的额外成本;推广阶段的补贴,更多应该是在相关机制还不完善的时候,为其社会效益进行补偿。长远来看,还是要通过项目自身的高效和友好等增值特性,使得项目自身更具有经济性。能源互联网行业要有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经营理念在其中,要在规划、建设和运维全过程中,保证项目质量和服务质量,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