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交易价格去年跌至最低10万元/吨的低谷,此番近20%的回弹,也刚好是对此前价格超跌的修复
记者从公开信息获悉,2016年以来,国内多晶硅价格发生整体回升,目前已至人民币12万元/吨。
而这一消息很快被海外多晶硅企业加以利用,据记者了解,近期,便有美国多晶硅企业以中国多晶硅价格上涨为名,呼吁甚至逼迫我国放弃对美多晶硅的反倾销措施。
同时,国内业界也不免产生了“多晶硅价格波动可能引发光伏制造业成本上升”的担忧,但据记者多方采访,业界更为青睐的判断是:多晶硅价格的持续增长已明显乏力。究其原因,多晶硅供应十分充足。
长期监控多晶硅市场行情的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向记者表示,此次多晶硅价格的上涨,只能被称为“回调”,他就此向记者解释,“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市场再度出现‘抢装潮’,这使得市场多晶硅需求持续旺盛;此外,此次价格回调,是建立在去年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甚至一度刺穿全球一线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的“。
“基于目前的供需关系,多晶硅价格持续增长已明显乏力。从目前价格波动的幅度来看,我反倒认为,此轮多晶硅价格回调,对下游光伏企业而言只是抹去了去年原料价格超跌后增加的利润点,并没有给企业增加多少成本负担,而且价格回归理性有利于全球一线多晶硅企业保有微利,从而维护国内乃至全球多晶硅市场的供需平衡,也是维护光伏全产业链的平稳发展。”马海天向记者补充说道。
“回调”基于去年的价格下滑
《证券日报》曾于2015年9月刊发《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限令”实施一周年光伏上下游业绩两重天》的文章,报道了去年一、二季度,光伏产业链中,制造电池片、组件等置身于产业中游的企业业绩,明显优于原料端的“怪现象”。同时,上述文章还记载了发生在2015年初,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较2014年时累计跌幅达到到了21.37%的数据。2015年多晶硅交易价格跌至最低10万元/吨的低谷,基本到了全球第一梯队的成本。这次近20%的回弹,也刚好是对此前价格超跌的修复。
彼时,业界断定,正是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下跌,引发了光伏上游(原料端)的亏损,以及中、下游毛利的相对增长。
不过,当初的多晶硅价格下滑,尤其是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下滑,似乎并不纯粹取决于市场,其中,政策的影响占据了不小的权重。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向记者介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全球多晶硅产能、供给主要集中在中国、德国、美国、韩国四国。但随着全球光伏市场格局的变化,囿于欧盟、美国、韩国自身多晶硅产能消化能力的下降,以及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光伏制造国等原因,德、美、韩多晶硅产能则愈法依赖中国市场,此外还少量出口至我国台湾及东南亚市场”。
但在国内,巨大的市场推动了中国本土多晶硅企业的持续成长,随着技术、规模的不断提升,以至2011年时,中国跃升为全球多晶硅生产第一大国,且在此后几年,中国多晶硅产能持续以每年30%左右比例增长,2015年达到了近17万吨。未来,保利协鑫会有2.5万吨新一代硅烷流化床技术产业化项目,加上特变电工、大全新能源等主要中国多晶硅企业,近两三年会释放5万吨-10万吨低成本高品质的多晶硅新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