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工业能源行业的产能缩减、下滑不同,中国光伏行业的新增装机量在过去的2015年仍然保持了大幅增长,累计装机量首次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一。
1月2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下称CPIA)会长王勃华在该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研讨会”上称,201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约1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三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量约43GW,约占全球总量的1/5。
中国的光伏产品产量迎来大幅增长。CPIA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多晶硅产量超过16.5万吨,同比增长25%,比2013年增加一倍;组件产量达到43GW以上,同比增长20.8%;硅片和电池片产量分别超过100亿片和41GW。
在多晶硅、组件、硅片和电池四个环节中,多晶硅经营压力较大。“尽管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但企业议价能力不强。”王勃华称,多晶硅生产是系统工程,产线需要保持在一定负荷,弹性较小,因而库存始终较高。
2015年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一级致密料)平均价格为12.4万元/吨,同比下跌22.6%,从年初到年底,价格下跌幅度超过25%。当前低于11万元/吨的价格更是已跌破2012年底“双反”前的历史最低点。就目前价位而言,中国仅有少数多晶硅生产企业能有微利,而其余多数均已在亏损经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家生称,截至去年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仅剩15家(包括陕西天宏和昆明冶研两家检修的企业),有效年产能共计19万吨,比上年净增2.5万吨。其中,江苏中能、特变电工、四川永祥、新疆大全、亚洲硅业和洛阳中硅六家企业年产能超过万吨,江苏中能以6.8万吨的年产能遥遥领先。
组件方面,晶硅电池仍为主流。CPIA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多晶组件平均转换效率为15.91%,单晶组件为16.53%。2015年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6.7%,较去年上半年提高6个百分点,但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迹象。
“下游开发商在采购中对小型组件公司能否长期存活并兑现其对组件的质保,普遍持怀疑态度,转而青睐有品牌的大企业。”王勃华称,在后续竞争中,既无规模亦无品牌的中小企业或将大面积被市场淘汰。
从去年大型电站投资者招标均价来看,组件产品价格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下半年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观。去年12月,单晶组件报价4.04元/W,多晶3.98元/W。
CPIA统计的37家企业,硅片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94%;26家企业平均利润率7.6%。去年下半年市场增长拉动多晶硅片需求,硅片产能扩充有限,价格先抑后扬。
电池片方面,多晶仍为主流。单晶和多晶电池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19.5%和17.95%。CPIA统计的50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85%,13家纯电池片企业净利润率5%。单晶硅片价格下滑使P型单晶电池成本下降明显,已出现单晶报价接近多晶报价的情形。
行情回暖促使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大多数企业扭亏为盈。CPIA统计了33家通过规范条件企业的经营情况,仅有4家亏损,平均利润率达到4.7%,同比增长超过30%,明显高于电子制造业3%的水平。
中国光伏企业开始加快海外建厂步伐,已投产和在建的电池产能达5200MW,组件产能达5710MW。加上计划建设产能,上述两个数据将分别达到6300MW和1.04GW。
中国光伏企业海外产能。数据来源:CPIA(单位:MW)
2015年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数据来源:CI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