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德国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出台过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RPS),以保障、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国内的优先发展地位。RPS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目标的数量,包括时间的确定、要求的逐步实施和所持续的时间,另外还有针对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所定的目标;
2.配额的适用性(例如,发电厂,电网或消费者);
3.配额中所包含的可再生能源品种与发电技术的种类;
4.可再生能源发电信用证交易系统;
5.配额达标条例,包括配额确定方面及对不达标者的处罚条款;
6.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与交易的成本限制。
配额制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和本地化。我国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也有望在近期出台,进一步推动风电、光伏的发展。
2.2.2、补贴、优惠类
标杆电价FIT、净电量结算Netmetering、投资税减免ITC、绿色电力证书REC等政策,则给与了新能源的投资开发商资金回报方面的保障。下表列示了世界主要国家投资新能源的政策优惠。
表格4:各国新能源投资优惠政策
以美国为例,光伏投资商享受联邦政策中的30%投资税减免、150%加速折旧以及各州政策中的净电量结算、补贴等。此外,美国一些州还形成了绿色能源电力证书(REC)交易市场,对光伏能源的本地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3、逐利资本的推动
上述优惠政策的支持,使得投资光伏与投资其他产业一样有了较好的项目回报率,各国开发商便在盈利的驱动下涌入光伏这个朝阳行业,驱动装机规模增大。然而,资本的大量涌入同样造成了行业竞争的加剧与产能的过剩以及可再生能源补贴短缺等问题,反过来使得行业发展受阻。在行业低潮中,具备创新能力与技术优势的低成本企业胜出,这使得其装机成本下降,在补贴下降的趋势中同样获得高收益率,进而推动光伏行业继续进步,最终实现发电侧上网平价的目标,这就是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逻辑。
仍然以德国为例,德国2004年对EEG法案进行了首次修改,大幅提高了光伏电站标杆电价的水平,收益率的突升使得资本涌入,带动了当年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之后几年德国标杆电价不断下调,且超过了装机成本的下降速度,盈利性的降低使得2005~2008年装机增速减缓;下游需求的降低倒逼中、上游企业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继而使得电站总装机成本下降。德国补贴的调整虽造成了装机规模的波动,但总体来看引导了全行业成本的下降,并在国内逐步实现了用电侧的上网平价。
2.4、未来的主要驱动力为创新技术的突破
晶硅电池技术的成型、政策力量的扶持与产业资本的涉足帮助光伏行业度过了幼稚期及成长初期。目前全球光伏产业已步入成长中后期,其特征为:政府不再盲目加大补贴,而是通过调整补贴维持企业一定的利润水平;产业资本瞄准补贴和优惠政策开始涉足光伏投资,但受限于较高的度电成本(0.06~0.2美元/度),盈利仍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突破成长期瓶颈的关键在于创新技术的应用,包括高品质晶硅制备技术,新型电池片制备技术,组串式逆变器,聚光、向阳跟踪系统技术等的大规模运用,使得光伏发电的LCOE低于0.06美元/度,达到与火电相当成本的水平。届时,行业将由产业资本主导,并出现数家光伏能源运营商巨头;光伏装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成熟的发电与储能技术将使得分布式电站落户全球每一个角落。
图表17:光伏产业发展阶段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