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现代配电网建设,服务社会民生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升配电网发展质量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配电网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障民生和电力普遍服务的刚性需求大。一是在北京、上海等17个城市核心区建设高可靠性示范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5分钟,以点带面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配电网,确保供电能力充足、网架结构合理、设备标准化配置,具备故障自动检测、隔离和网络重构的自愈恢复能力;二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域,适度超前建设配电网,紧密跟踪市区、县城、中心城镇和产业园区等经济增长热点,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三是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增加农村变电站和配电变压器布点,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加快解决“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2020年前逐步解决全部35个县域电网联系薄弱问题,满足农村地区生活、生产用电。
(二)适应新能源及多元化负荷快速发展,加快配电网转型升级
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快速发展,终端用电负荷呈现增长快、变化大、多样化的新趋势,配电网由“无源”变为“有源”,潮流由“单向”变为“多向”,加快配电网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紧迫。一是贯彻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二是做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套电网建设,建成电动汽车快充网络和车联网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及城际间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积极开展电能替代,完成80%港口岸电工程建设,积极推广电采暖,倡导能源消费新模式,带动产业和社会节能减排;三是积极推广智能配电网项目和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输(配)储用一体化系统;四是以配电网为支撑平台,逐步实现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电网运行管理的深化应用,全面提升配电网智能化、互动化水平,实现绿色用电服务多渠道互动、分布式电源友好接入、电动汽车即插即用、智能电表多元双向互动、用能服务高效便捷,全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