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农作物适应性分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而没有光便没有光合作用。光强与光合作用关系呈双曲线型。光强与光合作用关系会因植物群体的繁茂程度而有明显差异。不同的植物光—光合作用曲线不尽相同。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叶片所接受的光强,会因为云层的有无以及风速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差异。而在光伏温室中,因光伏组件的遮挡,温室内每天的辐射强度均呈现规律性变化。同时,有理论认为:“强光—弱光”缓慢交替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强的增强而增强。当光强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而是趋近于一条渐近线,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若光强高于光饱和点,不仅不会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反而会导致叶温升高、气孔关闭,叶绿素钝化、分解、破坏及植物组织灼伤,使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所以在实际测量时光强过高时光—光合作用曲线会呈抛物线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不同植物(喜阴、喜阳、C3、C4),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期及不同部位的叶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不同。同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还因温度、水分、CO2浓度等因子的不同而变化。
结合2.1节的分析结论,不同的光合有效辐射系数对植物的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植物的生长均会产生不同影响。应设置对照温室(无光伏组件覆盖),完成不同植物、不同植物的各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的分析。为满足植物健康生长的前提下,提出光伏温室内人工钠灯补光、光伏组件优化布置、光伏组件制造工艺优化的措施。
目前国内针对上述问题,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鲜见相关文献报导。
2.3、光伏温室温湿度系统建模与分析
根据2.2节的分析: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还因温度、水分、CO2浓度等因子的不同而变化,因此需对光伏温室温湿度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
目前国内针对此问题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引用对此问题深入研究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晋2007年硕士毕业论文《试验温室温湿度系统建模研究》(研究依托课题:863计划课题“可控环境农业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研究”(2004AA247020,2004.3.1-2005.10.10))的几个主要结论:
1)机理建模是温室小气候系统建模最基本的方法,国内外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机理模型能够清晰地解释温室小气候的物理本质,可以模拟一定条件下的温室小气候系统,从而为温室环境的调节与管理提供有效指导,但也存在很多明显的局限性。机理模型未知参数多,测量这些参数需要昂贵的仪器,试验成本高;有些参数的测量费时费力,测量方法不易被广大农民掌握;由于不同类型温室结构和材料不同、温室材料老化或损坏、作物生长变化、种植作物种类或种植方式改变等原因,温室小气候系统是时变的,而机理模型可移植性差、自适应性差。因此,利用机理模型实现温室小气候在线建模和计算机实时监控难度很大。
2)温室小气候具有强非线性、大时滞、强耦合、强干扰、时变等特点,当分别采用ARMAX和ARIMAX两种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描述多输入单输出的温室温度系统和湿度系统时;选择温室外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和风速作为模型扰动输入变量,选择温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作为模型输出变量;采用统计假设检验和模型拟合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模型结构;采用渐消记忆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RELS)在线辨识模型参数,并构造智能监督级监控在线参数辨识过程;最后对4输入或3输入(忽略风速)的ARMAX或ARIMAX相互组合共4种模型的在线建模及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试验温室温湿度系统渐消记忆递推增广最小二乘(RELS)在线建模方法,在局域范围内用带有扰动输入的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近似描述非线性时变的温室温度系统和湿度系统,在线辨识模型参数,能够实时跟踪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自适应性。在线建模的优点,使得能够以此为基础更好地设计温室小气候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在线建模方法以及基于在线建模的温室控制策略有可能在温室生产中应用。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