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后续政策值得期待
预计未来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应该还会推出一些相关政策,一起推动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推出上网电价法,从根本上保障业主的持续盈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随着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国光伏产业将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政策扶持阶段,借鉴国外经验,在这一阶段,国内光伏市场容量将急剧扩张,一些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将脱颖而出。
2.3、光伏产业面临局部调整
1)阶段性供需失衡依然存在
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随着我国在2013,2014这两年来国内装机市场的启动,市场初现回暖,甚至还出现过供不应求的市场变化,这将造成之前被淘汰的光伏企业再次复苏,为光伏产品的再次产能过剩作好了铺垫,光伏市场可能会出现重回无序竞争状态的隐患。随着国内光伏企业库存中闲置产能的复产,产业可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着阶段性的结构矛盾及市场供需压力。
2)光伏产业链日趋完善
在光伏产业链上,整个链条主要涉及到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个环节的生产制造。其中,硅料、硅片的生产属于上游环节,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环节位于链条中游,而下游则是应用系统等多类小环节。由于在先前的发展经验中,产业链条的上游利润长期一直处于低水平,从而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可能会在后续发展中将经营核心步向中下游环节。而位于上游的光伏厂商及其风险投资将会加大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应用系统的资金投入,逐渐扭转当前的不利困境,整个光伏产业化的发展走向势必会日渐变强。
2.4、成本与技术优势日趋显著
在成本方面,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探索之后,我国光伏企业已经找到了恰当的经营模式,这是我国光伏产业今后发展的成本优势之一。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我国光伏企业不仅仅只是出售产品,可能还会提供采购、融资、施工、设计、连接、电网发电运营和长期维护等全产业链上的系统服务,借力改造生产技术和优化全条供应链生产线,降低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来对冲平均价格下降所带来的不利,突破了原来的成本和价格之间的紧张把持关系,进行建立在高质量和低成本基础上的全产业链经营,营造出更大的盈利空间。
在技术层面,我国光伏产业正就实际发展情况以走技术之路为依托,寻求在产业规模和延伸、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寻求综合性突破,继续依靠技术进步和运营模式的改善来保持中国制作光伏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位的光荣称号。
三、我国光伏产业前景展望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然还需要应对各种发展危机来维持生存,其产业市场的开拓不易且漫长。但光伏产品的应用并不是奢侈品,由于光伏产品本身的优异特色与环保品质必将成为今后人类发展新能源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发展态势可大致归结如下:
3.1、大国主导的多元化市场
中国是一个光伏产品制造生产的大国,其实也是未来光伏产品应用范围最大的光伏市场,大的经济体,未来的市场份额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国是世界上用电量最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煤炭消耗量占全球一半。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其电力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些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电装机容量目标、更为严格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碳价机制以及正在推行的电力市场改革。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家对光伏产业创新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目前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太阳能光伏在我国国内市场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未来的光伏产业在国内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3.2、市场需求全球化
我国光伏企业正在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到海外建厂等方式规避潜在的贸易风险。一是到终端市场建厂贴近市场,例如中电光伏在土耳其新建电池产能为100MW、组件为300MW的工厂,以进入欧洲市场;二是到成本洼地新建工厂以降低生产成本,如英利正在泰国新建产能为600MW的工厂,并以此为根据地瞄准全球市场;三是给国外工厂提供配套产品;四是通过签订代工协议,绕道布局全球市场。
太阳能光伏产品是未来新能源主流形式,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国内政策持续利好,市场空间不断拓展。随着产能过剩逐步缓解,产业链更加完善,国内光伏产业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未来,伴随着油价的回升,全球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我国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