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行情 > 正文

上一篇:光伏再“跃进”:不缺政策缺资金

下一篇:国网新规出台 屋顶光伏如何建设?

分享

【思考】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几大悖论

发表于:2015-09-28 08:27:45    

来源:心能在线

以光伏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走出长达几年的寒冬期之后,逐步迎来了以分布式为新方向的复兴。然而,在产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一些新、旧问题与障碍也随之凸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大充满矛盾的悖论。
  
  新能源成本下降,火电逆势上涨
  
  发电成本过高,曾经一直是新能源备受诟病之处。但是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进步,光伏等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并有望在不久之后与火电等传统能源持平。“贵”,已经不是个事儿。
  
  据统计,2007—2015年的8年间,光伏组件的市场价格从每瓦36元下降到现在3.5元至3.8元,下降了86.4%;并网光伏系统价格从每瓦60元降到每瓦7元至8元,下降了86.7%;逆变器价格从每瓦4元下降到了每瓦0.3元,下降了90%以上。
  
  此外,最优的光伏逆变器的容量比、采用太阳跟踪器、智能化运维等技术进步,有望在未来几年将光伏度电成本降低40%。有专家表示,到2020年,光伏发电价格再下降50%并进而实现平价上网是完全有可能的。
  
  发电成本的下降,加上国家大力进行雾霾治理、调整能源结构的宏观背景,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的地位与份量,理应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装机量已然到达饱、过剩的前提下,大批的火电项目依然在密集上马,或者得到建设批复。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火电项目新投产2343万千瓦,同比增长55%。2014年我国火电新增装机增长8.7%,是电力消费增长的两倍多。
  
  对于此轮火电的逆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煤炭价格下跌,火电的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煤炭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煤价下跌对火电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现在一边是煤炭普遍亏损,而另一边火电却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导致火电装机大增的还有项目建设的滞后性。火电站从立项审批到最后建成需要3至5年,当前上马很多都是几年前开始建设的。即便时过境迁,也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在电力供应超过需求的情况下,火电装机的大幅增加,无疑为日后严重的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同时,这种“寅吃卯粮”也给方兴未艾的新能源发展一记猛击。而从更高层面来讲,这也暴露出社会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仍然认识不足,并没有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来看待,而只关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或是部门利益。
  
  装机规模增加,弃光弃风不断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划,2015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将达到35GW以上。更有机构预计我国到2020年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100GW。在成本持续下降以及政策不断推动的背景下,国内光伏终端市场至少在未来2到3年内,仍将保持目前的高装机量。
  
  然而讽刺的是,装机容量保持上涨的同时,白白浪费电力的“弃光”、“弃风”现象不仅未有停止,反而随之“水涨船高”。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190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弃光率近10%。上半年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之所以出现“弃风弃光”,首先开发布局不合理、配套电网建设不同步等是重要因素,这导致区光伏电站消纳矛盾突出。同时,地方政府追求“大干快上”也是造成电源和电网建设不协调的原因。而最主要的一点则在于,西部集中式电站的潜力空间已近饱和,新能源行业的整体趋势,正逐步转向更加符合能源发展潮流的分布式上。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被认为是“弃风、弃光”祸首的并网难,随着我国在新能源可测、可控、可调技术领域取得系统性突破,已得到基本解决。国家电网在大规模接受新能源方面,具备比国外电网做得更好的技术能力”。问题实质出在接入电网后的消纳环节。
  
  而这里就需要电源、负荷、电网“三管齐下”:电源侧要提高电源灵活性,增加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灵活调节电源,充分发挥火电机组调节能力;负荷侧要实施需求侧管理,在充分利用已有消纳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本地消纳市场;电网侧要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加快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打通制约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的输送瓶颈。
  
  令人忧虑的是,目前西部的光伏投资仍在不断加大。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协调发展,实现就地消纳,新能源遭弃还将继续上演。

下游需求旺盛,上游生存困难
  
  在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环保减排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国内新能源尤其是光伏行业的起势,已经不可逆转。但与下游电站建设的火热成对比的是,上游的硅料行业仍然没能从坑底爬出,生存艰难。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七八两月的多晶硅行业运行报告显示,今年7到8月,多晶硅成交价从7月初的11.37万元/吨,下滑至8月底的11.34万元/吨,降幅为0.61%,再次逼近6月底11.33万元/吨的历史低点。在进口倾销压制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以及价格一路下跌的境况下,一些多晶硅生产企业已陷入亏损,步履维艰。
  
  从几年前遭遇断崖式跌落开始,多晶硅的价格几经反复。在过去一年,由于受“58号文件”(2014年8月14日,为保护国内多晶硅行业,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出台了《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的文件,自去年9月1日暂停受理申请)的影响,引发了多晶硅突击进口。这一方面使进口价格继续维持低位倾销,迫使国内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在价格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情况下,多晶硅企业不得不通过加大产量、调整生产指标等方式以降低成本,故国内产量难有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短时间内的大量进口,又致使下游积压大量库存,直接导致国内多晶硅因需求疲软积压大量库存。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国内多晶硅企业内部库存约为9000吨左右。面对进口倾销压制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以及价格一路下跌的境况,甚至江苏中能、新疆特变、新疆大全这样的领先企业也陷入亏损境地。
  
  产能世界第一,装备国产化缓慢

  
  早在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2014年以来,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持续增长,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受市场需求拉动,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GW,产量约15GW,同比增长30.4%。
  
  但庞大产能的背后,却是装备制造业的积弱。来自国内某大型组件厂的专业人士向笔者表示,当前国内主流厂商的电池生产设备,几乎都来自德国、荷兰等国的进口。尤其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譬如组件生产环节中的装框机器人等等。尽管在铸锭环节已经开始使用国产铸锭炉,但在切片厚度、碎片率等指标上,无法与国外设备相比。这种情况在更上游的硅料行业同样存在。
  
  这种“炒得了好菜,造不出好锅”的窘境,实际上是我国制造业的通病。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弱势,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方面,其中,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又常常受制于外资企业,使得整个产业的。
  
  具体到光伏装备制造上,尽管这些年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产业每个环节的设备都进行了大量的国产化,而且从数量上正在逐步取代国外的设备。但是这些几乎都是在模仿的层面进行的,即国外推出先进设备,国内企业买进后通过测绘观摩,以“逆向工程”的方式仿造出来,再进行销售。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装备制造方式,注定了我国光伏产业的整体水平,只能跟随国外而永远无法领跑。

相关阅读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茂硕电气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9月27日

浙江宁波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年9月22日

武汉洪山宾馆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1 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