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于9月15日至16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作为峰会关键议题之一,“低碳城市交通和零排放汽车”分论坛于16日由多家致力于促进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的NGO联合主办,探讨中美城市大幅度降低交通源碳排放的方案举措及面临的挑战,分享发展低碳交通和零排放汽车有效途径的经验。
论坛的主旨发言和讨论嘉宾包括六位中美城市市长和市政府高层官员、八位中美交通专家、及包括比亚迪和特斯拉在内的企业高管。会议认为,中美城市交通的差异不妨碍相互学习与多方面合作,如街道管理与改善、优化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系统、清洁汽车应用推广等。
在全球因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中,交通领域约占23%。交通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二氧化碳排放源。
广州市副市长蔡朝林、亚特兰大市市长里德(Kasim Reed)、前纽约市交通局长Janette Sadik-Khan、洛杉矶市交通局长等分享了改进城市交通、减少碳排放的探索和实践。加州兰卡斯特市和深圳市则介绍了各自城市鼓励和发展零排放汽车的经验。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和美国著名创新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也与参会者分享了电动汽车令人振奋的发展前景。
分论坛由致力于促进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的NGO联盟主办。联盟核心成员有美国环保协会(EDF)、能源基金会中国(EFC)、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提高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和公众倡导减少机动交通出行需求;
开发和使用清洁无污染型汽车和清洁燃料,包括低碳电力和能效的提高。
NGO联盟代表表示 :“本次首届中美城市峰会为城市间在低碳发展领域内分享经验、合作创新建立了高层平台;多个中国城市在峰会上发布了比2030年国家峰值年份更早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给全球在巴黎气候大会(COP21)上达成新气候协议带来更多信心。NGO也会有很多机会为中美城市在低碳发展方面开展合作发挥桥梁和促进作用。”
背景
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城市交通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私人轿车拥有量增加了250%。从1994年到2007年,中国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60%。
在美国,交通是仅次于电力领域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由于人口增加、城市蔓延以及低廉的燃油价格,美国自1990年以来交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6%。从1990年到2013年,美国的私人轿车及轻型载重汽车的行驶里程增加了3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动车市场,美国排名第二。中美两国都采取了废气排放标准和燃油能效标准以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然而,为使全球气候趋于稳定,中美双方同时也必须采取行动规模化发展零排放汽车(ZEV),实际上,两国政府也已开始就此目标付诸行动。
中国政府已经设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将达500万辆。美国交通部也启动了“零排放竞赛”(Race to Zero Emission)计划,大力支持零排放公共汽车。美国各州已经开始采取支持零排放汽车的相关政策并执行相关项目,例如加州的零排放汽车法令。
但零排放汽车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障碍,例如(在工作场所,多单元住宅区和既有住宅区)开发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成本及其他一系列问题,续航里程问题,电动汽车供应不足问题,以及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