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发布与交易专场上,总计征集到包括“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产业”、“北斗卫星导航”及“3D打印”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多达416项。其中,一项“太阳能智能车内降温及净化系统项目”受到不少人关注。
2015年,主办方按照科博会“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的主题,依托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面向国内外邀请国际专家学者、国际先进研发机构和行业企业负责人参会。专场共邀请了18名嘉宾,其中外籍嘉宾12人。征集包括“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产业”、“北斗卫星导航”及“3D打印”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在征集的416项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中,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最多,达110项、卫星导航与定位53项、信息安全和物联网53项、3D打印22项,海外项目49项。
“很多项目在我看来是非常接地气的,也会让大多老百姓非常受用,如果转化成生产力,市场前景应该非常乐观。”说起这些项目,不少嘉宾对一项太阳能智能车内降温及净化系统表示出了极大兴趣。其中一位与会嘉宾告诉国际在线四川频道记者,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并且对汽车的需求还在逐年攀升。有分析认为,到202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可能达到1.75亿辆。然而,我国普遍缺乏地下或室内停车场,越来越多的车主不得不将车停在马路边或露天停车场。尤其是在酷暑难耐的夏秋两季,停在露天场地的汽车经过太阳暴晒半小时后,车内温度会达到60 ℃以上,控制台和方向盘的表面温度则可能高达70 ℃,即使在阴天车内温度也会高于40 ℃。因此,很多车主一上车就紧闭车窗,并且马上打开空调。这种降温方法不仅不够快,还会让车厢内充满空调刚开时吹出的刺鼻气味。车子在刚启动时就打开空调,很可能会一氧化碳中毒。而且,这样会增加燃油消耗,排放更多的有毒尾气如:CO、CO2、HC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这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背道而驰。此外,温度升高会加速汽车内饰的老化,使其挥发大量的甲醛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乘客身体健康。为此,车内空气的净化调节已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这位嘉宾说,我刚才看到一份由西华大学孟忠伟、彭忆强教授团队成员撰写的一份《太阳能智能车内降温及净化系统项目计划书》,该计划书说,他们发明的太阳能智能车内降温及净化系统,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汽车燃油为辅助能源,通过手机或无线遥控钥匙,控制车内鼓风机和空气净化装置工作,实现车内预先降温及空气净化的目的。本系统在乘客上车之前就提前改善车内环境,降低车内温度至车外暴晒温度以下,吸除甲醛、PM2.5和异味,实现车内空气的净化和调节,创造一个相对清凉、舒适的车内环境。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中低端汽车都没有配备相应的空气净化调节设备,只有少数高端车加装了车内预通风降温的解决方案,但是功能单一、效果都不够理想,并且价格相对昂贵。基于以上情况,本项目开发太阳能智能车内降温及净化系统,实现车在停车不启动状态,仍然具有自然呼吸:通过系统定时器,在不同的时间段自动运行车内鼓风机和空气净化装置,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使车具有“呼吸”功能;快速降温:车主在进车之前通过手机或无线遥控钥匙控制车内鼓风机工作,使得车内空气温度快速降低;应急打火:当原车蓄电池亏电不能启动汽车时,可以拆下系统的蓄电池进行应急打火等三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