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深夜11时许,汉能公布半年财报,宣布撤销原有的高端装备产业集团及产品开发集团,成立移动能源、柔性工业应用、柔性民用、分布式能源、硅锗产品等五个新的事业群。
“我们现在把原来的各个子集团,依照技术路线设置产业集群。”8月26日,汉能高端装备产业集团副总裁冯洪滨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子集团拆解,新事业部组建之际,汉能还同时宣布,将会从总部、事业部及各区域公司总共精简约2000名员工。上市以来,随着业务版图不断扩大,汉能员工人数亦大幅增长,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雇员人数分别为424人、785人和2033人。截至2015年6月30日,汉能共计有5458名雇员,此次精简的员工人数,已超员工总数的1/3。
精简员工约2000人
子集团遭撤销,必然意味着员工的分流,“预期将会从总部、事业部及各区域公司总共精简约2000名员工。”8月28日,汉能薄膜发电对外称。截至上半年,汉能共有员工5458人,此次精简人员数量已超总数的1/3。
此次大面积精简员工,汉能不同区域的公司都受到波及。8月25日,汉能东北区域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内蒙古分公司已撤销,“现在公司正在调整,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内蒙古业务,有一部分人员工被裁掉了,具体人数得问人力资源部。”
对于精简员工,汉能集团品牌营销中心高级副总监刘燕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否认“裁员”一说。
对于内蒙古分公司的撤销,刘燕军称自己并不知情,“整个公司并没有裁员计划,做长期的、持续的组织优化,这是任何企业正常的人员管理工作。”
此前,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张,汉能的员工人数曾一度急剧膨胀。
早在2012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员工人数为424人,彼时其主要业务为制造矽基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生产设备及整线生产线,并成立下游业务线。为顺利拓展至这一领域,汉能宣称将在全球招聘员工,“由于新下游业务所需人力高于现时整线生产业务的需要,所以预计我们未来的总员工人数将大幅增加。”2013年和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员工人数分别达到785人和2033人。
汉能薄膜发电的业务模式也由单纯的上游整套生产线生产商,拓展至包括下游太阳能发电业务商。到了2014年,汉能更是拓展至薄膜发电的全产业链,涉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五大领域。
今年以来,汉能集团更是大举进入民用光伏市场,并在全国启动了大规模的招商运动,计划招满3000家经销商,并计划于年底前在全国开设300家直营汉能体验店。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汉能在用工方面还曾采用“劳务派遣”方式进行。
8月28日,黑龙江汉能薄膜发电有限公司(下称“黑龙江汉能”)多名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他们目前的用工合同均与当地劳务派遣公司签订。
其中,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全名为双鸭山博达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发来了一份8月7日签署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显示:解除劳动合同系由博达劳务派遣公司单方面提出,这名员工收到3462.42元的经济补偿费用。
8月28日,博达劳务派遣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公司与当地多家劳务派遣公司一样,负责向黑龙江汉能输送工人,“现在有百八十人已经解除劳动合同,不过,其中也包括了合同到期的情况”。
彻底切割关联交易?
汉能集团在官网并未对集团组织架构进行明晰的说明,只介绍称为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在国内多省份以及亚欧美等国地设有分支机构,业务横跨水电、风电、薄膜发电等。
时代周报记者之前采访过的多位汉能内部员工,也并不清楚公司的具体组织架构。此次撤销的汉能高端装备产业集团和产品开发集团,只是汉能集团旗下七个子集团中的两个。
在汉能薄膜发电的年报中,对高端装备产业集团并未有详细介绍。该集团属汉能薄膜发电的产业上游,下设研发、项目管理、技术支持等10余个部门;对于产品开发集团,公开资料披露得较为详细。该集团成立于2014年10月,由李河君亲自担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足见李河君对这一集团的重视。李河君曾希冀“以产品开发为核心,打造高品质和高端产品定位,建设以直销为主、合作为辅的销售渠道。”谁知仅在一年之后,就遭李河君拆解。
“我们现在把原来的各个子集团,如高端装备集团、产品开发集团按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设计,依照技术路线设置产业集群,例如在技术线方面,分为民用和户用等。”8月26日,汉能高端装备产业集团副总裁冯洪滨在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在变成产业集群后,集团功能将设置在产业集群之中。
实际上,事业部的建制在汉能薄膜发电早已有之。汉能财报显示,原本的组织架构包括上游高端装备产业集团和下游全球光伏应用集团及产品开发集团。产品开发集团又下设九大产品事业部,包括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事业部、户用发电事业部、农业应用事业部等。
“内部机构进行调整,这次涉及的面比较大,使我们的业务更加趋于市场的需求,这很关键,要知道市场的需求。”冯洪滨进一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今年7月16日,汉能方面发布公告称,后续会对公司进行重组,目前已过去45天,但一直未见有专门的重组方案公布。
汉能内部一名高管向时代周报记者披露,内部已形成关于重组的讨论稿,暂时还没完全落定,“总的重组方案还是倾向于市场实际,也呼应了很多社会关注,比如老炒作我们的关联交易,那我们就彻底切割。”
不过上述人士还表示,重组讨论稿仍需与相关部门沟通,也还未对外发布,处于逐步磋商阶段。
“我个人感觉,改革让人非常受鼓舞。无论对于社会和股民,以及行业内的企业也好,都将起到积极的意义。”上述人士披露称。
虽然具体方案还未对外公布,但汉能亦在2015年半年报中有所阐述,“即在现时的重组建议下,集团在战略布局、销售模式及管理模式,将会进行重大调整,在全新的战略布局下,将以经营意识和业绩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公司的业绩管理。”
市后首亏汉能自救之踵
8月28日,汉能薄膜发电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这是汉能在股价腰斩,并遭监管调查,大幅削减与母公司关联交易后的首份业绩报告,因此格外引人关注。
财报显示,上半年亏损达5932万港元,与去年同期盈利16.76亿港元相比,下滑幅度超九成。汉能更是提出较为悲观的预期,“现有的业务伙伴可能因对公司信心受损或取消合作计划,2015年下半年的盈利及收益,可能将进一步恶化。”
为此,汉能不得不倚重自有的独立第三方客户,甚至希望与他们建立股权关系,以牢固彼此间的合作。
不过,汉能新客户宝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宝塔投资”)目前的态度显得不够确定,汉能与之签订了总产能为1200兆瓦的生产线设备的销售及服务合同,总代价13.2亿美元。
该合同总价超过汉能与其他两家新客户合作金额的总和,但截至6月30日,汉能仍未收到宝塔投资将执行销售合同的书面确认,因此与其涉资13.2亿美元的销售合同暂未进行。
盈利骤降挖掘第三方客户
今年上半年,汉能的营收和毛利均出现三成以上的跌幅。
上半年,汉能营收达21.1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2.13亿港元减少34%;毛利由去年同期的27.18亿港元降至14.6亿港元,减少约46%。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汉能的盈利由去年同期的16.75亿港元,减少至本期的亏损5932.3万港元。这也开创了汉能上市以来的首次业绩亏损。
之前,为消除外界的疑虑,李河君已暂停了“左手腾挪右手”的关联交易。这也被外界认为是汉能业绩大降的原因之一。汉能全资附属公司福建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下称“福建铂阳”)与汉能控股终止了一项900兆瓦的设备销售及技术服务合同,两项合同总额共计5.86亿美元。据统计,汉能今年上半年的关联交易收入下跌至1亿港元,较2014年上半年度大幅减少超过九成。
此外,汉能仍处于停牌阶段,并正在接受香港证监会[微博]调查。在取消关联交易的情况下,汉能预期或将影响到现有合作商,“现有业务合作伙伴可能因对公司信心受损或取消合作计划,2015年下半年的盈利及收益,可能将受到进一步影响及恶化。”
汉能不得不倚重向独立第三方客户的拓展,今年上半年,已引入包括山东新华联(10.12,0.00,0.00%)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新华联”)在内的三个第三方客户。
今年2月,福建铂阳与山东新华联签订总产能为600兆瓦(MW)BIPV生产线设备的销售及服务合同,总代价为6.6亿美元,汉能与内蒙古满世的销售合约同样涉资6.6亿美元。
与此同时,汉能为了激励上述客户与其建立长期业务关系,不惜通过发行股份的形式,以牢固彼此的业务关系。
2月26日,汉能计划向山东新华联的股东新华联控股(6.83,0.00,0.00%)有限公司发行15亿股新股份,“此次认购事项扩大了集团的股东基础,以引入更多有实力的股东。”
3月30日,汉能还计划向内蒙古满世发行不超过11亿股新股,相当于公布当天汉能已发行股本的约2.64%,以募集不超过59.18亿港元。
截至6月30日,汉能已收到山东新华联和内蒙古满世确认继续进行合同的书面确认,还收到了山东新华联的部分订金,并已向其运送300兆瓦(MW)的设备。
相较于上述两名大客户的确认,另一名客户宝塔投资的态度,则显得模棱两可。
宝塔投资所涉合作金额更为庞大,13.2亿美元的销售合同与上述两大客户的合同总金额相当。汉能此前还打算向其股东宝塔石化集团定向增发不超过30亿股,以募集不多于161.4亿港元。
汉能表示,截至6月30日,尚未收到宝塔投资表示将执行销售合同的书面确认,因此与其涉资13.2亿美元的销售合同及认购协议暂未进行。
汉能显然未放弃对宝塔的持续耕耘,“本公司将继续与宝塔设备购买方,尽快确认有关销售合同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