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协会的从业者,笔者常常会被业外朋友问到一个问题,光伏行业现在怎么样了?
抬眼望去———
光伏上市企业的股票,或者但凡和光伏特别是光伏电站扯得上关系的股票,近期绝大多数都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表现良好;
越来越多其它行业的投资者开始进入光伏,越来越多的光伏制造商开始进入下游应用市场;
日本、美国、印度、英国、土耳其……,尽管欧美“双反”,尽管国际贸易摩擦频发,海外光伏市场依然在稳步增长;
国家把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一支,给予高度重视和有力扶持,多方位因素促成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各省各地扶持政策出台,电网公司绿色通道强力支持,市县园区既受到考核压力又被拉动投资所吸引;
……
经历了行业寒冬、价格悬崖式跳水被一些媒体夸大为“全行业破产”的时期后,光伏产业目前正在回暖,已经步入整体趋稳的阶段。
然而,笔者这样的回答,往往还会迎来第二个问题:“某某企业现在如何了?”有很大的可能,被问到的这家企业,发展并不好,甚至已经停产,或者倒闭了。
规模化发展:稳定的良性生存模式已失
光伏技术产业化发展至今,整体上仍然缺乏一种稳定的、良性的发展模式,企业发展两极分化之势日益扩大。
“如果只是卖电池片和组件,企业日子是很难过的。”一位老总如是说。我点头不止。
是啊,没有一种业务可以让人高枕无忧。
国际市场上,由于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全球多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自2011年美国“双反”案至今,案件税率裁定均非常高。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国际贸易摩擦案件中,我们最终获得低税率结果的可能性仍然不会高。
———欧盟价格承诺,导致中国对欧以成本优势进行出口销售的方式难以为继;
———美国对我国先后发起两次“双反”,我对美光伏出口受到显著冲击;
———新兴市场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尚不成熟,未来的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将继续加大,特别是对于投资门槛较低的组件环节来说,更是如此。
事实上,不仅是光伏产业,我国整体上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时期,中国将不再是因人口或资源成本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
记得2012年时,一位浙江光伏企业老总曾掰着手指头对笔者说:“品牌、质量、服务、价格……,没品牌优势,质量不突出,服务也限于成本没办法做上去,对于中国大多数光伏企业来说,就只有拼价格来吸引客户了。”那一年,笔者作为专家到一个外贸型乡镇企业去考察。在门外跑着小狗的会议室里,我问企业负责人,净利润有几个点?对方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不像你们光伏是高科技,还不到百分之十。
我顿时汗颜!
而今天,低价海外销售更是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