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在新能源微电网建设中,按照能源互联网的理念,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及协同运行,以新业态方式参与电力市场,形成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新载体。相关专家认为,借力能源互联网和新电改,智能微网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或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并让中海阳等较早布局能源互联网的企业大有用武之地。
该意见指出,新能源微电网项目可依托已有配电网建设,也可结合新建配电网建设;可以是单个新能源微电网,也可以是某一区域内多个新能源微电网构成的微电网群。从中不难看出,这是在按照能源互联网的要求进行初始设计和布局,并可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月7月21日,有关方面还主持召开了我国首个商用分布式智能微电网系统项目座谈会,就项目具体技术和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预示该项目进入论证操作阶段。“智能微电网的建设最重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建立多方协同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智能微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并为参与其中的企业打来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中海阳负责人表示。
据相关测算,使用示范项目数量和全球市场容量份额两种方法估算,中国“十三五”期间微电网增量市场约为200亿-300亿元(不包括原有的光伏、配网、电动汽车和储能需求)。在中海阳看来,这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所有致力于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新能源企业,都应该能够在智能微电网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够从中受益。
中海阳认为,无论是“互联网+”提出的11个具体行动,还是智能电网的指导意见,乃至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都将极大地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而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更具现实可操作性,因为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来看,也是应该先有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和普及,再有分步、分片实现区域性能源互联网,即从智能微网到全球互联网。中海阳目前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布局正是顺着这一理念稳步推进。
长期以来,中海阳也一直致力于智能微网乃至全球能源互联网全新商业模式的建立,推动政府、协会、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协作创新,建立能源互联网的广泛联盟;与此同时,中海阳也确定了自身要做的三件事,即做“太阳能+”、“互联网+”和“机器人+”,成为真正的能源互联网企业。